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辦事伸縮得當,人們就會通情達理地承領你的要求,尊重你的體面,滿足你的愿望。如果你不懂分寸,說話冒失,舉止失體,不識深淺,不知厚薄,那么你的人緣不但是一籌莫展,處世也可能處處留下敗筆。所以,掌握于分寸之間是為人處世的普遍規則,是獲得好人緣的第一準則。我以為在為人處世的分寸之間,應當把握好以下基本要領。
剛柔并濟
在人際交往中,心平、和顏、謙遜的態度,柔言、細語、悅色的談吐,容易給人以好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力提倡。
與“柔”相反,則為“剛”。剛的表達方式,一是剛毅生威,即遇事沉著冷靜,情況越是緊急,越能表現出強者的姿態,有處險不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其神態自若本身就能給人以強大的心里影響或是強烈的心靈震撼。二是對于“吃硬不吃軟”的無聊者,要利用其色厲內荏的弱點,據理力爭,有時要抓住其語言上的漏洞發起進攻,強化自己的優勢和強硬地位,迅速把對方置于被動挨打的境地。
古人曰,無欲則剛;今人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想成為剛毅之士,就必須有過硬的內在修養,這樣才能剛中見柔,以柔制剛。只有一生正氣,才能底氣十足,詞嚴雄辯;只有光明磊落,才能剛柔并濟,剛硬無比。
陰陽相滋
老子對陰十分推崇,他在《道德經》里反復強調“以陰克陽”、“以靜制動”等。陰與陽本無褒貶之意,只是該陰則陰,該陽則陽,該互補時互補,該相滋時相滋,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既能成就大事。
為人處事,只要你動機不惡,手段不毒,心胸坦蕩,光明正大,在關鍵時刻不失分寸地耍一點“小花招”,搞一點“小名堂”,既對事業有利,又不損害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