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時代起,人就要和自卑感做斗爭。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超越自卑,尋找幸福的過程。落落找到了內在的“小我”,擁抱和接納自己的過去。
“我想知道,我為何是現在這樣子?”落落很直接地問我。
“現在什么樣子?”
“總是這么敏感、脆弱。一點都不完美。”
“哦,那你覺得自己‘應該’是什么樣子?”
落落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嗯……起碼,像我媽那樣自信、漂亮、敢說敢做吧!”
我跟著她重復:“落落‘應該’像媽媽一樣自信;‘應該’漂亮;‘應該’敢說敢做,對嗎?”
“對!”
“還應該什么?”
“還應該……嗯,好像這么說很別扭。”`
“為什么呢?”
“說不好,可是聽起來不舒服。”
“是否覺得,用應該不應該來衡量自己,很不舒服?”
落落沉默片刻:“其實在很多時候,我總是這么來評價自己。應該怎么樣,不能怎么樣。”
“是的,我們很多時候,不由自主地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價自己。落落,你的‘應該’是誰的標準呢?”
落落靜靜地看著自己手中的茶,緩緩地說:“也許,是我媽媽吧。比如,我的名字,落落,就是她給取的。”
“媽媽是個很要強的女性,希望我能落落大方,而且……”落落停頓了一下,“她告訴我,落也有落后的意思,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笨鳥先飛,要迎頭趕上,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你覺得自己按照媽媽說的做了嗎?”
“我覺得已經自己很努力了,可是還是這么糟糕。”
“糟糕?”
“是的。”
“你的心里有一個聲音:落落很糟糕?落落的身體很糟糕,落落的頭發很糟糕,落落的鞋子很糟糕,落落的太陽鏡很糟糕。是嗎?”
落落笑了:“當然不是。”
“那么‘糟糕’這個評價對你有什么意義呢?”
落落沉思了一下:“也許,我不應該這么評價自己。”
“或者說,不需要這樣評價自己。沒有‘應該’。也沒有‘你應該如何’。”
落落,過去只在記憶里了。你需要為別人的評價而活著嗎?哪怕,來自媽媽的評價。
是否可以嘗試做一個練習:把“我應該”變成“我希望”?來,重復5遍。
“我希望有自信;我希望漂亮;我希望敢說敢做。”落落低聲重復著,聲音越來越輕松,越來越高。
“如果不能達到目標,至少我已經努力了。”落落看著我說。
“對,很棒!”
落落安靜地望著我,微笑了。“本來,我只是想處理下易激惹性腸炎,你卻讓我發現,自己內心的問題。”
“所有的‘問題’本來就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沒有真正的問題。”
“謝謝你,我能重新看待自己的成長。”
“能夠看待本身,就是一個很大成長。因為,你已經開始接納自己了。”
落落離去的步履很輕盈,在夕陽下拉成一個修長的影子,但她沒有回頭看到。本來如此,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
【養心貼士】
1、對于自己的要求,沒有“應該”,只有“希望”。
2、心靈的安寧,來自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都安心接納。
3、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評價而活,或者,哪怕是來自親人的評價。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