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話,經過你的大腦了么?”有沒有覺得這句話很熟,不就是你每次說錯話的時候,父母對你耳提面命的教訓話么?當然,這里不是要教訓你,而是想讓你再也聽不到這句話。
父母為什么要讓我們好好說話?因為,不好好說話,你可能隨時遭遇生命危險,比如說,你可能像上海南京路某點售貨員一樣被人捅、你也可能因為不適時宜的一句話而遭遇暴打、或者像文章一樣被流言蜚語給包圍。當然,你可能沒有文章那么有名氣與影響力,但是依舊會因為說錯話而惹禍上身。
無論什么樣的情況,導致我們自己或別人不能好好說話,都是因為一時之間沒有理智的沖動。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無論怎么說都可能被別人誤解,怎么說都是錯,連一句沒有任何敵意的話語,在別人耳里聽來都是抱怨。
但是,光控制情緒肯定是不夠的,我們要學會說好話,把話說得漂亮。
怎樣才能把話說的漂亮
為什么我們不擅長說話?或者總是說錯話?可能是因為你天生膽小不敢跟別人交流,但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從小的生長與培養環境等因素。
不擅長、總說錯,導致沒有人愿意/喜歡聽你說話。要改變就需要在說話前先思考下,如果你是對方,你在此刻聽到這話,會不會心里不舒服,只要存在傷害的可能,那么就不要說出口。平常說話的時候,注意下禁忌,比如,網聊最傷人詞匯等內容不要出現。
人生在世,好像除了自言自語,什么時候都需要好好說話,有時候連自言自語都不能給自己灌輸太多的消極能量。所以,我們需要好好說話的地方太多了,主要如下:
如何說才能讓父母更好的理解你
基本上我,我們大多數人與父母的生命交集是最長的,所以,與父母能夠良好的溝通,也許是我們一生都要去學,都要去努力的事情。所以,下面幾點尤其需要注意:
主動溝通: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后,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認真傾聽,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后的理由。
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爭辯。也許父母過于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尊重理解: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用涼水先洗把臉。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
有錯就改:如果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活等。邊做事情、邊交流。
討論問題: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并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作出討論和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