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向一個孩子走了過來,里面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跟他一起玩游戲的鄰居叔叔,有給他講《小王子》的漂亮阿姨,還有其他一些人。但孩子誰也沒搭理,偏偏只跟老師打了個招呼,怯生生地喊了聲:老師好。
一伙子人當中,為什么孩子放過了其他疼愛他的人喜歡他的人,唯獨跟老師打了招呼?因為,老師可以管著他。
大學同學聚會,一晃十五年了,大家聚在一起,親熱得不得了。有的同學開了公司,有的同學當了一官半職,當然了,有的仍原地踏步,拿著一份死工資。這次聚會,小王跟胖子表現得最親熱,他倆同住一城,見面不多,但這次哥倆兒推杯換盞,嘴里有葷有素,看起來好得一塌糊涂。
胖子大學畢業后,進了交警支隊,在檢車那塊專管尾氣檢測。用小王的話說,別的同學有錢也好有權也罷,天南地北,那么遙遠,跟他一點關系也沒有,只有胖子最有用。別的不說,每年檢車,就用得著他。
我們的有用崇拜,好像是從骨子里來的。誰有用就敬著誰,誰管著自己就向著誰。一個人,自我虛怯,就會尋找攀附,自我精神沒有高地,就會拜倒在世俗的高地。看起來是很私人化的一種行為,但這種實用主義的背后,其實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梁實秋先生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抗戰勝利后我回到北平,家人告訴我許多敵偽橫行霸道的事跡,其中之一是在前門火車站票房前面常有一名日本警察手持竹鞭來回巡視,遇到不排隊就搶先買票的人,就一聲不響高高舉起竹鞭颼的一聲著著實實地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聲不響地排在隊尾了。”有時候,我們就是這樣,不敬畏規則,只屈從淫威。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造成了國民劣根性,大家習慣了被壓制著做事。你對,我未必聽你的;你厲害,我便乖乖地聽了。
讀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帶著孩子去參加一場重要考試,被門衛擋在了大門外。有人認出那個人是當地的作協主席,就給門衛解釋。哪料門衛一瞪眼,說,你做鞋(作協)跟我有什么關系啊!他或許明白,作協這個單位,八竿子也打不著他,所以他就不在乎了。嚴守規矩當然是對的,但這件事讓人感嘆的是,那個門衛可以把世事拿捏到如此地步。換成對他有用的人,他還會依舊鐵面無私么?
有人曾經批評過這樣一種現象:人人在背后罵當官的,但見到了當官的之后,便又都齊刷刷地站起來。說話做事兩張皮的人多了去了,甚至,前一個自己跟后一個自己都兩張皮。《水滸傳》里,把林沖逼上梁山的是高俅,但幫兇是陸虞侯陸謙。陸謙原本是私底下跟林沖交情最好的朋友,但頂頭上司有這個意思,他也就什么都不管不顧了。火燒草料場后,林沖要殺他,陸謙希望好朋友放他一馬,說自己當時不過是良心喪于困地,也是沒辦法的事。問題是,你在困地中有好多種選擇,但你最終還是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
有用崇拜會壞掉好多事。它會讓社會變得庸俗,讓人心變得險惡。人性的跌落,會使這個世界寒涼。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