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輩子,遇見的人太多太多,可最終真正知心知底的人只有那么幾個。
酒肉之徒,日常談笑風生,稱兄道弟,遇事便樹倒猴猻散,唯有旁人冷眼,慨嘆一句人心不古。
而最好的關(guān)系,往往因為欣賞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日久彌堅。
很多朋友都是因此絕交的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曾視山濤為知己。二人常一起暢游于竹林之下,飲酒賦詩,肆意歡宴,情誼甚篤。
后來政治斗爭復雜,山濤為了保全自身,投靠權(quán)勢當了官,便也舉薦嵇康去做官。山濤出于好心,卻不了解嵇康疏狂放誕的個性。于是嵇康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封書信,二人友情也因此正式破裂。
因為不懂,所以昔日二人暢游竹林,酣飲賦詩的場面不復存在,“竹林七賢”的雅號亦隨之隱退于歷史長河,不復風流。
與朋友相交,貴在相知,相知方能相守。
欣賞對方的好,更要懂得對方的苦
蘇軾曾因在詩詞中暢論政見,得罪了當朝權(quán)貴,幾度遭貶,內(nèi)心憂悶。
一日蘇軾退朝回家,飯后捧著肚子慢走,對著眾姬妾問道:“你們說,我這肚子里裝的是什么?”
一妾答:“都是文章”。蘇軾不以為然。
又有一妾說:“滿腹都是見識”,蘇軾仍不太滿意。
唯有朝云一句“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正中蘇軾下懷,惹得他開懷大笑。
朝云最懂得蘇軾的苦楚,也正因為懂得,朝云方能在眾姬妾陸續(xù)散去之時,于二十三年間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始終如一地陪在蘇軾身旁。而蘇軾亦感念朝云,在墓上筑六如亭紀念她,亭柱上的楹聯(lián)題的正是: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