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換手機號碼的時候,我發過一條朋友圈:
“我們的關系脆弱到如果哪天我關了朋友圈換了手機號碼,估計你就再也找不到我了。”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群發的人,群發的消息一般也不愛回。不知道你們會不會也和我一樣,不愛回消息,但喜歡看朋友圈,會留意到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給自己點贊了,有哪些人給自己評論了。
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也可能是我太注重一些細節上的東西。我總覺得,在朋友圈里關心我的人,才是真正在意我的人。
面對我喜歡的人,我喜歡把他星標置頂,恨不得一天看 八百遍他的朋友圈,要是哪天他沒與更新動態我都會著急:是不是今天他遇到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
不是我無聊,也不是我時間多沒事做,是我打從心眼里關心這個人。因為在意,所以就會格外關注。
說實話,微信消息可以群發,朋友圈動態可以僅你自己可見,這些功能都讓人覺得太不真誠了。而朋友圈里默默地點贊和評論,更讓人覺得有安全感。
發個朋友圈比群發消息好像看起來更加禮貌。不會有群發的尷尬,又能宣布自己的事情。
沒能和親朋好友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們都習慣于通過查看朋友圈的方式去查看自己這個小圈子里每日的“新聞”。
如果有一天我們連發個朋友圈的欲望都沒有,那多半是個廢人了。
2.
我是一個特別愛發朋友圈的人。不是身邊沒有人分享,而是想把開心的事情讓更多人看到。
這些年我和我媽的關系是比較尷尬的,她渴望了解我的生活,可是有些事情我又不好直接講給她聽,況且她總是用老一輩的思維教育我,我難免有一些沒辦法接受。有時候溝通不好,反而激化了兩個人的矛盾。
去外地學習以后,我媽學會了使用微信還加了我的好友。從開始的一天三個電話問我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問我在干嘛,到現在她幾乎不用問我,因為從我的朋友圈就能知道我的日常瑣碎。
我媽學會了在朋友圈里分享我寫的文章,有時候發幾張我的照片我媽總是前排點贊查收,偶爾還會評論一兩句。
我們之間無形之中有了一種默契,因為她的點贊和評論我知道在很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在關心我,而有些時候我也學會了發一些特地寫給她看的動態讓她安心。
前些日子特別忙,我幾乎都沒有什么日常可以在朋友圈曬出來,然后我媽就給我打電話了:“你最近干嘛呢。為什么好像好久都沒看到你發朋友圈了。”
我解釋說:“最近比較忙,就沒時間發動態了,你放心啊,我在這里挺好的。”我媽這才安心。
我媽生日的時候我在朋友圈曬出了她的照片,她給我評論說:“自己太老了不好看,趕緊刪了。”
我給我媽回復了這樣一段話:
“媽,我很慶幸這20年來你對我的照顧,我們終于不是彼此那么強硬,我也沒有親口和你說過一些矯情的話,但是我很慶幸你能夠在朋友圈看到我的生活,并和我一起看這個世界。順便說一下,你一直都是個大美人兒。”
3.
現代禮儀社交的一個默契就在于,雙方加上好友之后都先不說話,會用一分鐘的時間互相翻彼此的朋友圈。
因為朋友圈一下子就可以拉進距離,當看過了對方所有朋友圈,似乎就能夠看到那段時間里對方過著怎樣的生活,對方是一個什么性格脾氣的人。
我不喜歡遇到那種朋友圈頁面一片空白的人,看多了也就知道很多刪了朋友圈的人也并沒有多么神秘,反而喜歡那種什么都分享在朋友圈里的人,這種人一般日常生活里性格也討人喜歡,生活也沒那么枯燥乏味。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見證兩個人的感情深不深,就看她是不是經常給你點贊評論的那個人。
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往往最膚淺的表現出兩個人的親密關系程度,有一種感情叫做:“最近你都不給我點贊,說,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如果你的每條動態下總能看到同一個人的身影,那么這個人肯定是心里有你的,不在意你的人才不會為你把朋友圈翻爛了還一條一條的給你補贊。
剛和男朋友認識不久的時候,出去吃飯他帶我去了那家我最常去的餐廳,還點了我最愛吃的一道菜。當時有點兒納悶,就問他:“誒,你怎么會知道的,我沒有對你提起過啊這家店和這道菜啊。”
他那時候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看到你經常在朋友圈里發這家餐廳的照片,就猜想你應該很喜歡這里吧。”
一下子就被他的細心打動了.
有一種感情真的就是看你看過的世界,走你走過的路,我們之間終于又近了一點。
4.
如果說點贊和評論就意味著在乎,那很多并沒有點贊和評論的人,也是了解你的生活的,那是一種“已閱”的生活狀態。
以至于很久不見的朋友即使突然見面也不會尷尬,因為我已經在朋友圈里了解你的生活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渴望得到彼此的認同感也會強烈,也渴望緩和因為時間空間所拉長的距離,渴望找到支點讓彼此關系變得平衡。
如果沒了朋友圈,那么我們可能真的沒辦法像現在一樣,打開手機就能對誰的生活了如指掌了。也不能在不打擾對方的前提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
之前看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頻繁發朋友圈,不再寫動態,我猜那時候我一定很幸福,因為想說話的人都在身邊。”
如果有一天我不發朋友圈不再更新動態,
可能是我陷入了傳銷組織,更有可能是我死了...
感謝我們一直都存在于對方的朋友圈里。
晚安,做個好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