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件很久遠的小事,我一直記憶猶新。
多年前,我和一位阿姨走在路上。
一輛電動車從身邊路過,車燈狠狠地從阿姨的胳膊上刮過去。
阿姨踉蹌了幾步,我連忙扶住她。
那輛電動車劇烈地搖擺了幾下,然后在前面驟然停了下來。
一雙穿著時尚高跟鞋的腳支到了地上。
車主扭過頭來,大聲地罵罵咧咧:“沒長眼睛啊。怎么走路的,凈擋道。”我們明明是在便道最靠里邊的位置上。
更何況,電動車是從身后過來的,當時左右并無其他車輛與之搶道。
我氣不過,準備跟她理論。
阿姨拉住我,搖搖頭,低聲說不要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
然后,她抬起頭笑著說:“姑娘,對不起啊。”
那姑娘居然毫無愧色,厲聲說道:“算你們識相。要不是我沒空,今天非跟你們好好聊聊!”
說完,電動車一溜煙兒地揚長而去。
我內心憤懣,覺得阿姨實在有點“包子”。
我們明明在理,卻硬要吃這個啞巴虧。況且,就算那姑娘一時情緒不佳,也不應該在別人身上撒氣!
阿姨看著我疑惑的表情,說:“你年紀還小。她并不是什么一時心情不好,拿人撒氣。你看她那張不好看的臉,一瞧就不是什么內心良善的人。我們何苦要惹這種人,讓自己不開心。”
我更加疑惑。
拋開心中的不快,客觀地說,那姑娘其實長得很漂亮,五官很是精致。
但是,仔細想想,她雖然漂亮,一說話嘴角斜吊,眉目之間滿是兇狠,想來是長期暴戾所致,確實不那么好看。
好看不同于漂亮,無關外表的精致與否,是一種讓人很舒服的內心體驗。
當然,這是我后來才領悟到的。
一個人的臉騙不了人,那是多少昂貴化妝品都掩蓋不住的。
一個人日常的情緒,是先于也深于各種偽裝,最深刻地呈現在臉上的。
正所謂,看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觀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雨雪嚴相逼”?!?/p>
02
對于一個人好看不好看,孩子通常是很敏感的,是天生的評判者。
這也是我們成長中對于情緒判斷的第一個懵懂卻準確的階段。
讀書時,我曾帶著一行人去支教。
那些伙伴都是第一次和孩子們見面。
僅僅是在自我介紹之后,大家的受歡迎程度就有了明顯的區別。
其中一個男同學,并無特別之處,卻倍受孩子們的喜愛,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就連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孩子,也變得活潑了好多。
而同行的某些素來性情乖戾的俊男靚女,雖能歌善舞,卻依然備受冷落。
我心生好奇,私底下問幾個孩子,為什么他們特別喜歡那個男同學。
幾個孩子歪著頭,想了一會,居然回答我,因為他長得很好看。
我驚訝于孩子們用詞之謹慎。
那位男同學長相普通,和帥氣并無瓜葛,但性情確實很好,在同學中人緣也很好。
他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總是很開通豁達的樣子。
所以,吸引孩子們的,正是他長久積淀下來的“氣場”。
孩子們的判斷標準,都是身邊一張張單純好看的臉。
這些稚嫩的臉,不曾有長久不良情緒的積累,都一如白紙般純凈美好。
所以,他們總是能一眼從大人堆里找出那個和自己一樣“好看”的同類人。
如果用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心地不善、長期悲苦的人,即使是對小孩子擺出一張笑臉,小孩子也會下意識地躲起來,即便這個孩子平素開朗外向。
慢慢長大之后,我們會有那么一個階段,在簡單與復雜之間徘徊,對善與惡,好與壞,生出恍惚,生出諸多不確定性。
我們會階段性地失去孩子般準確的判斷力。
我們眼中會忽略掉“好看”與否,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漂亮與否上。
03
但是,當一個人有了一定閱歷之后,依然會慢慢回歸到兒時,能容易地對他人做出判斷。
對方過往的情緒,會變得一目了然。
這個階段,我們逐漸成長為最優秀而精準的“以貌取人”者。
關于“以貌取人”,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生動案例。
一次,林肯總統面試一位新員工,后來他沒錄取那位應征者。
問他原因,他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問者不理解,又問:“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四十歲以后的臉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后的長相負責。”
在年少那個似是而非的年齡,我讀這個故事,曾生出同樣的疑惑。
作為一個總統,應該是理性超于常人的,他何以這般“任性”?
可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逐漸領悟到“以貌取人”的內涵。
這并不是毫無依據的個人好惡。
情緒心理學中曾提到,情緒是有外顯功能的,面部表情是情緒外顯的表現之一。
情緒會通過人的面部流露出來。
同理,通過觀察他人的面部,我們亦可以推測他人一時和一世的情緒。
這也正是為什么,那么多偉大的名人,曾留下那么多"以貌取人“的名言警句。
無獨有偶,巴爾扎克這樣說:“心靈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靈。”
人最無法自我欺騙的就是自己的情緒。
情緒總是堂而皇之地走出內心,爬上臉龐。
那些內心猙獰,常年沉浸在消極情緒中的人,面容找不出一處平靜素美。
一時情緒的激烈,我們可以靠著自控力來壓制和克服,使之顯得不那么凜冽。
但是,日積月累,情緒在臉上的體現,卻會逐步隱秘地呈現出來。
所以,很多看面相的算命先生,其實并非不學無術的“江湖騙子”。
哪有那么多無緣無故地猜測,又能恰好猜對。
他們不過是閱人無數,深諳各種情緒。
你一時一世的情緒,你都寫在臉上了,他看得懂也就猜得對了。
僅此而已,雖不深奧,卻也不簡單。
04
雖然,上天對一個人的外貌只擲一次篩子,從出生那刻就決定了你是不是一個漂亮的人。
但是,你依然可以決定,接下來的人生要不要做一個好看的人。
曾經,關于鄧文迪,有一篇很火的文章。
文章的主旨就是鄧文迪不再好看。
鄧文迪一張張照片的呈現,像過往情緒的一個縮影。
歲月背后,鄧文迪在同齡人里,還是漂亮的,但是卻已經不再好看。
那些照片會給你的內心帶來很大的觸動,因為對比實在太明顯。
這張臉和眉宇間展露出來的是絲毫不加掩飾的怨懟、涼薄和不開心,寫滿猙獰和只管輸贏的種種情緒。
任何化妝品都無法遮蓋。
明眼人一眼看得出,這些年,她應該過得很不快樂,內心充斥著難以控制的不良情緒。
與人交往,很多人都無意識地選擇那些面容看起來明亮的人。
那種清澈和美好,能瞬間點亮別人的情緒。
內心美好良善的人,即使是面對人生中的各種競爭和壓力,也不會變得面容猙獰和陰暗。
壓力從來不應該成為一個人變得不好看的理由。
就連與陌生人接觸,我們也都傾向于選擇那些“好看”的人。
比如買早點時,那家面容開朗的店鋪老板,會讓你一天都有好心情和好胃口。
比如打的士,那個眉目之間都充滿對生活熱愛的師傅,他不會那么容易路怒,他還會把家長里短,很好聽地講給你聽。
除了內心的嫉妒之外,那些讓你覺得不好看不舒服的人,遠離是最萬無一失的辦法。
有些人,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不去挑戰那些長期被消極情緒環繞的人,這是對自己的愛護。
一個不能讓自己變得好看的人,是對自己不負責且無能的人。
他不能很好地排遣自己內心的情緒,無法進行情緒轉換,這是無能之一。
他不能改善給自己帶來不良情緒的處境,難以從根源上給予自己良好積極的心態,這是無能之二。
即便是天生麗質的人,也不能后天有恃無恐。
若不能好好修煉自我,做一個優秀的情緒把控者,天賜的精致五官依然會變得扭曲。
做個好看的人遠勝過一個漂亮卻猙獰的人。
好看的人,才能有一個真正漂亮而坦蕩的人生。
當你能夠為自己營造一片開闊時,內心就迎來了春暖花開。
你那么好看時,你就已經贏了自己,你還怕什么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