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在這里講,為了體會得更親切一點,就借用碧潭這個地方吧!孔子去郊游,他站在碧潭吊橋上,看到下面的流水說:“過去的就像這下面的流水一樣,白天晚上都在流。”
這兩句話的文學氣息非常重,全部《論語》中,最富于哲學意味的,也就是這兩句話。從這里,有幾個要點可以了解。
第一,道家思想方面,老子也和孔子這個觀念一樣,經常用水代表人生哲學。老子教我們效法水,中國有一句老話“人往高處爬,水向低處流。”
老子教我們學下流——不是普通所指不高尚的下流,是指水的下流——大海。天下的水都向下流匯歸成大海。 所謂下流,就是謙下,站在最下面,“人之所棄,我則取之。”人要有容量,像大海一樣包羅萬象。老子又教我們“上善若水”,最高的品德像水一樣。
道家形容水很妙,水是絕對干凈的,臟的東西到水里,都被水沖洗干凈了。讓我們的心境,以及人品的修養,效法水一樣,冰清玉潔,不受一點塵埃。雖然容納了許多廢物、污垢,但仍然是水,水的性質沒有變,而且永遠自強不息。
第二,佛家也說過水,我們看到流水,永遠只是一股流水而已。照佛學的分析,人的心理就和流水一樣,如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永遠在流,真的嗎?錯了。等于看到電燈光,說它一直亮著,也錯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