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按目前流行的觀點:“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這個定義,把幸福與快樂、不幸與痛苦完全等同起來。而在明白人看來,這些范疇是不同的。幸福是人們目的的實現(xiàn),不幸是人們的目的未能實現(xiàn)。而快樂則是對幸福的感覺,是人們實現(xiàn)了目的所感到的滿足;痛苦則是對不幸的感覺,是人們沒能實現(xiàn)目的所感到的不滿足。因此,幸福與歡樂不同,幸福是行為規(guī)則,是道德規(guī)范,屬于人們的實際行為領域,而快樂是對幸福的感覺,是心理的主觀的精神的東西。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獲得幸福。不論禁欲主義者,還是快樂主義者,他們都不可能不是在追求幸福;他們都不可能不是在避免不幸。只不過由于他們對幸福的認識、感覺不同,因而似乎一些人在追求幸福,另一些人在追求不幸罷了。
道德之為道德,在于告訴人們應該追求怎樣的幸福,避免怎樣的不幸。那么,幸福有哪些種類或層次呢?
按照道德的原則,人們活動的目的不外利他與利己兩種。所以,人們的幸福也就不外兩種:一是利他目的的實現(xiàn),叫做“為他人的幸福”或“集體幸福”;一是利己目的的實現(xiàn),叫做“為自己的幸福”或“個人幸福”。為他人的幸福符合道德最高標準“純粹利他”,因而是最高的正當幸福。為自己的幸福,如果用利他的手段達到,便符合道德一般標準“利己與利他統(tǒng)一”,所以是一般的正當幸福;如果用無害于人的手段達到,就符合道德最低標準“不損人”,所以是最低的正當幸福;如果用損人的手段達到,就不符合道德標準,就是不正當的幸福。
集體幸福和個人幸福并非彼此存在、互不相干的兩個東西,而是融為一體,成為一個人活動的不可分割的雙重目的,構成一個人全面幸福的不可分割的兩個側面。因為“人類的天性生成是這樣:人們只有為了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完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