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反復經歷得與失這樣的一個過程,得到與失去、成功與失敗總是交錯地出現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得到的時候,不矯飾;失去的時候,不言敗。不僅要經得起成功的洗禮,更要受得住失敗的考驗。在得失成敗之間,要有著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與失之間,我們無須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掙扎,我們應該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我們要清楚,對自己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動放棄那些可有可無、不觸及生命意義的東西,求得生命中最有價值、最純粹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得與失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你得到了太陽,就失去了月亮;得到了白天,就失去了黑夜;得到了春天,就失去了冬天;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得到了繁華,就失去了寧靜。
“上帝”是公平的,他賜予你一樣東西,肯定會從你身邊拿走另外一樣,我們只有真正領會到了得與失的真諦,才可以生活得更加快樂、更加幸福。舍得,是為人處事的至高境界:舍得,更是一種智慧。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學施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得失之間的取舍不可能兩全。大到國策商機,小到個人感情、家庭瑣事,如果做了一個錯誤的取舍,那么,失敗將與我們常伴。而懂得其中奧妙的人,則會把握好取舍的分寸和火候,從而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古往今來,得大成而永載史冊者莫不深諳此道。
舍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有人說:“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來,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作為年輕人來說,怎樣正確對待取舍,值得細細思量。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得與失的過程。
在青春的旅途中,時刻都會遇到取舍的矛盾,如果只想取而不想舍,或者只會取而不會舍,擋不住各種誘惑,堅定不了信念,那么到頭來只會是心浮氣躁、一無所獲。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當取則取,當舍則舍,這不但是一種認識、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世間萬物皆是矛盾統一的,勢必會存在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現象。選擇了勤奮,必然要放棄清閑;選擇了拼搏,必然要放棄安逸;選擇了扎實,必然要放棄散淡;選擇了奮勇當先,必然要放棄知難而退;年輕的軍校學員們,走進菁菁校園,在這綠色的方陣里,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干好自己的事業,必然要放棄一些休閑與自由,沒有付出哪有收獲?當你翻開這本書時,看到的就是舍與得的精華。“舍得”這兩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這個詞,四兩撥千斤般解釋了人生旅途上大大小小的事物。沒有舍,哪有得?這看似是一個簡單重復的道理.然而在“舍”與“得”之間所涵蓋的內容卻可以是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本書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得失中度過的,我們的不如意和不順心其實都與在得失之間的心理調適做得不夠相關。學會舍得,學會灑脫,我們的人生同樣可以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