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么忙著生存,要么趕著去死!人總是要做點什么的……”——《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于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jiān)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礪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
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后,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放棄用自我救贖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墻內(nèi),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于是,他用了19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向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jīng)近在咫尺,他終于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xiàn)代的神話。
2、“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四根羽毛》
史詩式電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榮譽與恐懼的英國文學名著,從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銀幕。故事講述的是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zhàn),一名即將新婚的貴族軍官哈利在接到開赴北非的命令后,懷著莫名的恐懼在出征前的一晚決定退役。這一舉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英國上流社會掀起巨大波瀾。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著恥辱和藐視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別象征著“自由、祖國、榮譽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Passion)”,四種價值被臨陣退逃者拋棄。哈利四處流浪之后決定獨自前往北非。他化裝為阿拉伯人,在沙漠戰(zhàn)役中經(jīng)歷磨難,克服恐懼,最終將他淪陷敵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職業(yè)軍人的命運與個人的榮辱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它讓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剝離英雄尊貴的外衣,裸露于陽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顆世俗的心。
3、“千萬不要恨你的敵人,這會影響你的判斷力。”——《教父》
冷靜的法則與狂熱的欲望似乎永遠都是孿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說,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規(guī)則”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確定地借此形式規(guī)則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教父卻似乎是可以自由游走其間的駭客,只需要用很簡單的一段代碼,就可以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病毒。規(guī)則在他們的手中只是用來束縛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終目的。他們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來決定取舍,以彌補法律在自由社會下的不足。維托·科利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構建一個以宗教為掩護的家族,當然,這個家族里,維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從來都是不動聲色地來貫徹他的主義。道德似乎在這里變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決定一切的發(fā)家之路。
4、“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xiàn)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zhèn)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他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后來,小男孩在一場膠片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可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jīng)什么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后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xiāng)。
5、“這世上只有兩種人:騙人的和被騙的。”——《不夜城》
劉健一是這夜色里霓虹燈下最悲情的背影。你看不到他的臉,只能看到他腦后垂下的馬尾,和他那身筆挺的皮衣,那拖在歌舞伎町街頭上長長的影子。作為一個黑社會,他似乎注定了要孤獨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中日混血的身份讓他不能被兩個族群所接受,他只能如獨狼般在命運的交叉線上游蕩。夏美的出現(xiàn)讓建一冷漠的個性有了些許的轉變,兩個人似乎終于在冷漠的空氣里找到了可以溫暖身體的理由,但殘酷的宿命卻早就注定了要把他們狠狠地玩弄!在那忽明忽暗的歌舞伎町,“自己就像一只蝙蝠,沒有感覺,四處亂撞。”劉健一這樣說。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