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同學過陣子準備來上海玩,于是曲曲折折地聯系到了我。
很久沒跟她聊過。聊了好一會兒后,她突然問,看你朋友圈了,你在上海過得挺累的吧?
我說是啊。
我們這樣的小年輕,從實習就開始學著擠上下班高峰,看地鐵站里塞滿疲憊的螻蟻。身邊再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也要為房租水電發愁。奢牌商場很多,可是錢包很扁。
她也一聲嘆息,說,我雖然佩服你吧,卻也不想像你那樣。女孩子嘛,找個老公安頓就行了呀,要我跑大城市去奔波,去關心房貸,我可受不了。
她也的確找了個不錯的老公。
聽說是在石油部門工作,二線城市,工資兩萬,足夠了。她專科,畢業得早,現在自然不工作,每天搓麻將嗑瓜子,快活。我見到她后跟她約在咖啡廳,她很是熱絡地說——
你呀,一個女孩子,就不要這么拼了。
我知道是關心,可我聽得不太舒服。
我之前苦于給新書寫小說,四處找素材。期間認識一位朋友,說她學校里很多女生被包養。
“其實稍微注意下就發現了,好多女生從三百塊的JanSport背包一下子換成lv的,然而她自己又沒有賺錢的門路,所以你懂啦。”
我說,嗯,其實沒什么不好理解的。
二十開頭的年紀就是會很虛榮啊,會剛剛開始接觸滿目的物質,會想要包,口紅,貴婦級的化妝品,心里覺得自己配得上這些好東西,可是真要命,自己沒錢。
別跟我說做兼職啦,辛苦兼職一個月的錢,也不見得能買下一款lamer。
大多數的女生,我說大多數,其實都面臨著虛榮心和現實的矛盾。
這位朋友也自己實習兼職,苦兮兮地租房。她說,每次看到朋友圈里的姑娘又在曬男朋友送的包啊衣服啊,她就會蠻沮喪。
她說,總感覺,女生真的應該活成有人捧在手心的樣子。反觀自己,像個漢子似的。
我說不啊,誰說女孩子自食其力,就是吃相難看了?
你們總覺得,要挎個奢牌包,鶯鶯燕燕地走出來,步履輕盈妝容精致,一掐就破,那才是女孩子——
不是這樣的,那些獨自一人咬緊牙關奮斗,扛過了孤苦無依,踏過了燈紅酒綠,為自己的企圖心在泥地里艱難前行的,才是更值得人尊敬的女孩子。
活到二十歲,我發現很多人會覺得,女孩子不能太努力。
有時候女孩子的努力,像是青筋暴露在討生活,像是山珍海味塞了滿嘴的丑。人人都說,女孩子要矜持,要有憑靠,要等著別人把東西送過來,自己再輕輕巧巧接過。
所以有人說,那些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姑娘,為什么不能回家鄉老老實實過著?真是活該買不起房子。
那些想創業想開公司的姑娘,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
那些化妝品一定要買到全套,用一半工資買包的姑娘,要不要這么作啊?
可是,我就是要作啊。
我就是不想待在幾條街區的小地方,哪怕一線城市的房貸半輩子都還不完。我想在最美好的城市,探究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要有自己的事業,或者一個緊鑼密鼓的工作室,想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一步一步往前開拓。
我想給自己掙到很多的奢侈品,我想穿成妖艷賤貨的樣子四處刷卡,我想靠自己就能活得痛痛快快。
我當然知道找一個免費飯票的好處有多少,可我就是不想把人生拴在別人那里,再跟隨他的喜好而沉浮不定。
現在的媒體,形容的女性里的人生贏家,都是那種年紀輕輕嫁了富豪的。
可是一片“羨慕”的評論聲里,一片“女孩子就應該活成這樣啊”的慨嘆里,我還是覺得,哪有什么女孩子應該活成的樣子。
都說“找個養得起你的人結婚就行了”,可是我不啊,我就是想找個自己喜歡的。
都說“女孩子不要太奔放,不要主動追人太掉價”,可是我不啊,我一旦喜歡上了,就想要追。
都說“女孩子不要往大城市跑,不要只知道一門心思工作”可是我不啊,我就想當成功人士。
哪有什么“女孩子該有的樣子”。
如果「安安心心地被豢養起來」才是“女孩子該有的樣子”的話,對不起,我不想活成“女孩子該有的樣子”。
我只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