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既可愛又悲傷的故事:
日本有個記者采訪一95歲高齡的老太,問她年紀大了之后有沒有什么煩惱。奶奶想了想答道:“我一向都喜歡比自己年齡大的、成熟穩重的男生?,F在都死光了哎。”
當然,也有很多漂亮話可以來論證老年的諸多好處:最美不過夕陽紅,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六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人性本來就是貪玩而又自負的,樂觀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過于樂觀了,就成毒害了。
我們都收到過很多關于老了之后的生活建議,比如說別放棄時髦啊,要熱愛工作啊,別無所事事啊,要有自己的生活啊……但有些事做起來比想起來要難一萬倍,即便克服萬難做到了這些,也終究是為難。
說說“別放棄時髦”這事兒
老頭兒老太太退休在家無所事事,整天舊衣破衫、邋邋遢遢,肯定是討人嫌的。但是如果這個老頭兒西裝領帶、頭戴禮帽,這個老太太洋裙高跟、打扮洋氣呢?說句良心話,總給人一種老不正經的感覺,同樣討人嫌。這些裝束放在年輕人身上并無稀奇,為什么就是見不得老人穿呢!可見,人老了,在穿著的事上都是為難的。
再說說“熱愛工作”這事兒
人老了,也沒什么崗位可言了。退休之前,也是兩難。你要是一如既往勤奮地工作,就有人說,挺大歲數了,都快回家了,還那么傻乎乎干,真是缺心眼;你要是散漫起來,又有人說了:快退休了,腦子不靈光了,一點覺悟都沒有??傊?,做什么都有人挑刺兒。
還有“有所作為”這事兒
本想著讓生命發出余熱,讓夕陽真的可以“無限好”一點,旅游登山、跳廣場舞、參加公益,返聘補差,樣樣都來一點,但是真的做起來,也是順暢不了的。旅游登山,沒那個體力,兒女們還擔心;跳廣場舞又落得個擾民的名聲;返聘補差,比起年輕人來畢竟記憶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也經常會耽誤事兒。
可見,相比于老年后兒孫滿堂、天倫之樂的說辭,為難的事兒顯然是更多的。
為什么會為難呢?
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角色和目標搞錯了。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美好的,沒必要去追逐那些不必要的“假年輕”。我們需要的不是去追趕上年輕人的潮流去標新立異,或者忽視自己的身體與精力去折騰,我們需要的是學會怎樣去做一個老人。我始終都覺得,一個慈祥的老人永遠比一個時髦的老人惹人喜愛。
老來難,老來難,難的是一顆你不肯服老的心啊!
從青春年華到油盡燈枯,是生命的過程。老了就老了,老人就有個老人樣,一個干干凈凈、有尊嚴的老人樣。有何不可。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