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圈子不同,不能強融,但是那些不管在什么圈子都能混下去的,才是有能力的強人,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大家一起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01
我們公司之前來了一位新同事,是一個各方面都特積極的人。進公司群第一天他就把全公司同事的微信加了一遍,還群發了一句:我是新來的某某某,希望以后多多指教,后加一個微笑表情。對他印象特別深的還有他每次發完朋友圈,他都是第一個給自己點贊的人。其他同事發的朋友圈也都能看到他積極的影子,要么點贊要么評論。同事們說他積極過了頭,已經引起大家的反感了。
楊是我們人事經理,她是那種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但是她總喜歡有事沒事地在辦公室里轉悠。她會突然對同事A說:你這件藍色連衣裙很特別哦!或者對L說:你昨天發的朋友圈我看到了,不過我覺得你處理方法不好,我有更好的方法。或者在整個辦公大廳壓著嗓門叫:我帶了一些家鄉土特產放在茶水間,歡迎大家去品嘗一下哦。大家說她人挺好的,就是老是一驚一咋套近乎,不習慣。
公司拓展培訓課程上,小溫同學一如既往表現很積極,所有互動、上臺演講、小團隊總結,他都第一個站出來發言,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出來。有的同事私底下評論他:這表現可以頒個最佳出鏡獎了!
也許你的身邊也有類似以上的朋友、同事,我們通常稱為:愛表現、刷存在感的人。我們常常聽到,“存在感是刷出來的”,也就是說,有的人覺得自己精神世界孤獨或不被關注,從而會做出一些事情或舉動來吸引別人的眼球,以獲取存在感。
02
你努力生活著,同時被漠視著;你盡情深愛著,卻被輕視了;你積極參與著,然而被忽視了;就像你每天發著朋友圈沒有人給你點贊,就像你竭盡全力想與這個世界發生著聯系,但是卻活得像個悄無聲息的透明體。
知乎上面曾經有一個問題:沒有存在感怎么辦?網友z說:我很好,但是太過認真、太過一本正經、太過平淡如白開水,直接說就是我帶給不了別人快樂,所以被忽視了。網友A說,我懷疑我長得丑了,影響了大家對我這個人的喜歡。我想說按照一般審美標準,楊迪也挺丑的,但是他的口才與睿智使他成為了大家非常喜歡的諧星。網友L說:你不夠牛逼,再怎么處心積慮地刷存在感也沒用。網友S說:被點贊就是存在感,就像知乎,只有高質量的內容才會被更多人點贊。所以提升自己很重要。
03
我跟上面說過的小溫同學算是半個老鄉,有一次閑聊時,他說過一段話:其實我知道大家都說我愛表現,總是刷存在感,但是我就是要刷存在感!
他說:我知道職場中,一個人的能力和成果,就是一個人的產品,好產品就是要做推廣要秀出來,覺得我的工作我的能力好的話,可以給個贊,覺得不好,可以指出來,我還可以去改進、去提升。對我這個職場新人來說,我急需要提升自己,不管是能力還是薪資。也許我說得不太好,但是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
他說這段話的時候我驚了一陣。對我這個工作了6年的“老員工”來說,工作兢兢業業,以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為最高工作標準,沒有其他。每個月領著固定薪資,相信長久重復做一件工作也可以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然而功多藝熟不等于藝精。默默無聞是雷鋒時代的精神,它不屬于現在。
所以職場中如何展示自己很重要。這里的展示不等于炫耀,而是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機展現自己的才能。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嗎?酒香也怕巷子深。工作中如果不懂得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展現給領導和同事,是難以發光的。
04
第一段里面說到的我們三個同事,他們職場里面之所以有那樣的表現,或者是希望更快融入公司團隊,或者想展示自己的不足和長處、更好提升自己。但是,刷存在感也要有個合適度,刷過頭了,不僅會讓別人容易誤解你,引起反作用,而且自己得到的往往是更加孤獨。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15分鐘定律:“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你會怎樣更好的抓住你的15分鐘呢?提升自己,讓自己更有價值,讓自己有被別人跪舔的資本。同時,有能力、有料就要大膽show出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你的內外,好好“刷你的存在感”。
如果你在集體里面還是找不到存在感,請找一下自身原因。之前有句很火的話說:圈子不同,不能強融,但是我想說,那些不論在什么圈子都能融進去、混下去的人才是強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