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以后的人生,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都需要要態度,有了態度,我們才知道什么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吧。
上周,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了。雷軍經營了8年的小米,終于盼來了這一天。
小米的老板雷軍畢業就加入了金山公司,在金山公司呆了16年。從一個普通程序員到做到了CEO,并且帶領了金山公司成功上市。
從金山離開后,他創立小米了,又經過8年時間,小米也在香港成功上市了。
雷軍曾經說過:
不是別人覺得你成功就是成功,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自我感受,我不認為自己是成功者,也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我只是在追求內心的一些東西在路上。
他堅持追求內心的東西,而成功變成了這條路上的收獲。
所有成功的人,令人佩服的不僅僅是他的成就,更是他們做事情的態度。
“金像獎”頒給茶水工
工作30多年,一絲不茍
最近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工匠精神”,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專業精神”。
今年香港金像獎,將“專業精神獎”頒給了一位沒有任何影視作品的茶水工。她叫楊容蓮(Pauline)。
金像獎中的“專業精神獎”,是為了表彰對香港電影工業有特殊貢獻的、資歷較深的著名演員和幕后制作人員。
以前這個獎項是頒給導演、學者、化妝師、燈光師的,這也是第一次將獎項頒給茶水工。
其實,香港電影史上,茶水工的歷史要比金像獎的還悠久。
茶水工每天的工作是在片場泡咖啡、奶茶或者茶,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樣,飲料可能是冷的或者是熱的,需要茶水工按照要求,裝到每個人的保溫杯中。
看似簡單,但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很多年,并且能一直做得好,也很不簡單。
其他現場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工作結束后,就可以回家了。
但茶水工需要一直在現場,直到拍戲結束,大家都收工。
總之,只要有工作人員在工作,就需要茶水工。
在工作中,楊容蓮發現,每場戲結束后,其他工作人員會稍微休息一下,但導演、副導演還要檢查畫面。
這時候,她會拿著寫有副導演卡片的水杯走上前去,拍他的肩膀問“喝不喝水?”
如果喝水,她就幫人家打開杯蓋,等對方喝完水后,再把杯蓋蓋上。
因為導演手中一般都會有一些設備,想喝水但還要放下設備,再打開杯蓋十分麻煩。
所以,她總會幫他們提前開杯蓋,喝完后幫他們蓋上。
這是楊容蓮多年的習慣,她總是為工作人員節省最多的時間。
楊容蓮不僅認真工作,還能為對方考慮,將自己工作做到極致。難怪成龍在頒獎時說:
電影拍攝時,你可能不會發現這個人,但當我們休息的時候,如果他不在身邊,大家都會喊救命。
不僅如此,她還能記得每個演員的習慣和喜好他,他們想吃的五花八門的東西,都可以幫大家弄來。
剛做茶水工的時候,楊容蓮不認識一個字,杯子上的字,基本要自己的孩子幫忙寫的。
有次拍國外電影,她不認識咖啡(Coffee)、茶(Tea)這些英文單詞,于是就自己學習,現在她幾乎都能認識。
雖然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愿意自己學習,即使自己不識字,但也明白,這份工作應該被尊重。
獲獎的當天晚上,記者問她:這么多年來,印象最深的戲是什么?
她說是九一年的神雕俠侶,一場戲連續拍了七天七夜。當時她太困了,都不想去看當時正在拍戲的劉德華和梅艷芳。
她為電影行業的付出,一點不亞于那些導演與演員。
她的專業精神,甚至讓吳鎮宇以為每個茶水工都叫Pauline。
這次,金像獎頒給她,不僅為了表彰她30多年勤勤懇懇的工作,也讓更多人明白,就算是端茶送水,也能做到最好。
茶水工這個職業,雖然平凡,但她卻可以做到極致,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讓她注定不凡。
為了生計成為入殮師
工作是“干一行,愛一行”
有些人做事眼高手低,還沒做好手頭的事情,卻在羨慕其他人的生活。其實真正優秀的人,都是干一行,愛一行。
日本電影《入殮師》中,男主人公大悟原本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一心想留在樂團,卻沒想到樂團解散,自己失去了工作。
他和妻子回到老家,從報紙上看到了一份高薪工作,上面寫著有關“送行”,還以為是旅行社。
大悟去了公司后,社長支支吾吾,最后才說明,這份工作其實是“納棺入殮”,而讓人“安心走上旅程”,其實要做的是為遺體化妝、穿衣服,并納棺。
一開始,大悟心有抵觸,但為了生計和可觀的收入,就留下來了。
他第一次看到社長納棺時,自己在旁邊還有些不適,但社長當著遺體親人面,一點一點地擦拭、消毒、穿衣,每一個動作非常緩慢而認真。
隨后,社長對著遺照,為遺體悉心化妝,原本一張沒有生機的臉龐,被社長仔細打扮。
梳頭、畫眉、涂口紅……經過社長的打理,遺體看起來像是睡著了一樣,隨后進行告別儀式后,他們為遺體納棺。
兩人臨走的時,死者家屬特意追出來對兩個人表達感謝:這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次。
大悟看到遺體被悉心呵護,整個過程安寧和平靜,死者的親屬對他們表示感謝,讓他特別感動,也讓他有了使命感。
雖然大悟一開始是為了生計,但當他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時,便無比認真,力求將這份工作做到最好。
一開始,大悟的妻子和朋友們都很不理解,覺得他做這份工作很丟人,甚至勸他放棄,哪怕找個薪水不高的工作也可以。
但大悟沒有放棄,繼續做了下去。
有一天大悟接到工作電話,這位朋友的媽媽意外離世。
這是第一次,大悟當著朋友與妻子的面工作。他為遺體細心擦拭、消毒、穿衣,每一個動作輕柔緩慢。
大悟按照平時阿姨的模樣,為遺體化妝,看起來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告別儀式后,妻子和朋友也徹底改變了看法。
大悟作為入殮師,對逝去生命的細心呵護,作為家人、朋友都深受感動。
從那之后,大家都對他入殮師的工作表示理解和尊重,妻子也打心眼里承認了丈夫入殮師的身份。
大悟認真工作的態度,不僅是尊重生命,因為他的認真,也獲得了大家的尊重。
即使曾經是為了生計接受工作,他也將工作做到極致,并從中找到了意義。
愛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并且將工作做到極致,這就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堅持跑步的小說家
為了熱愛,選擇堅持
生活中,一些人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幾乎付出所有,傾盡全力。
大家都知道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他被稱為“作家圈里最會跑步的,跑步圈里最會寫書的。”
在生活里,獲得任何一個”最”,都是件十分難得的事情。
村上春樹在32歲正式成為了職業作家,他認為,職業小說家的頭腦和身體都需要健康。
33歲那一年,他想要獲得更健康的身體和生活,于是決定戒煙,并開始跑步。
戒煙,對一個人來說,既是精神的考驗,也是身體的考驗,而他都克服了。
而跑步,聽上去沒有任何門檻。
可是很多人在開始前,會準備很多東西:一雙跑鞋、一套運動裝、聽歌的耳機……
總之計劃了一切,買了全套裝備,跑了兩次就放棄了。
其實跑步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
村上春樹曾說過:只要有合適的跑鞋和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了。
聽上去十分簡單,只要動起來就可以。但很多時候,開始容易堅持難。
自從村上春樹開始跑步后,整個人的生活也開始變得規律、健康。
他曾經說過:
跑步,成為我生活日常生活的一個支柱,只要跑步便感到快樂。
他堅持寫作、堅持跑步,用一個堅持支撐著另一個堅持。
每天早上,他都能保持四、五個小時的寫作時間,在寫作結束后去跑步。
如果遇到十分費腦的小說,會推掉其他的工作,專心致志完成,盡量不受外在干擾。
專心、堅持,就是他對待自己職業和興趣的最好態度。
梁文道說過,有些事情,只有做得久了才能感受到它的樂趣。
很多事情,看似簡單、重復,但在一次次的重復中,卻能令人體會到進入專業狀態的喜悅。
村上春樹能夠成為暢銷小說家,離不開他對自己熱愛的事情的堅持。
如果生活是一間屋子,我們就是制造屋子的人。
每一塊磚、每一塊瓦,都能看的出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那些總是抱怨自己生活、羨慕別人生活的人,其實往往是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工作敷衍,平時在混日子的人。
而那些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生活細致入微,擁抱生活、熱愛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能收獲幸福的人。
有些事情,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飛多高。
而決定態度的正是自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