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有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讀來讀去,我讀出了兩個字:淡定。
淡定是形容詞,不是動詞,不是一個動作,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自身修養。民間曾有人總結出這樣幾句格言:和氣者心常樂,能忍者身自安;讓三分心平氣和,退一步天高地闊;怕小人不算無能,敬君子方顯有德;肯吃虧不是犯傻,能受屈乃為賢士。
淡定二字,看似輕松,境界頗高。紅塵滾滾,物欲橫流、肉欲橫流,欲望一起,猶如惹惱了瘋狗,追得人屁滾尿流。人生在世,難逃三個字:名、利、情。為其生,為其死,為其追求一輩子。修行或者修煉,最忌諱的就是執著。執著,就很難看淡,所以也就無法“淡”,更是不能“定”得下來。能淡定自如,順其自然就是一種很好的心態,也算是一種很高的素質,這也是人一直追求的人生目標。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時空的隧道,人生只是一瞬間。在這短短的瞬間,任何人都有過熱情,也曾有過夢想。時間是最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忘記仇恨,洗盡心靈的創傷;它能濾去你年少的輕狂,教你學會禮讓恭謙。時間是一種無聲無息的考驗,在生存中教會你曾經與現在的意義,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那么,人怎樣理解淡定的深刻內涵呢?個人認為:
淡定之心是人生一種美德。
一個人進入了淡定的境界,他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對他人計謀的警惕、對名聲大小的關注,都會變得很輕了。這種淡然、安定,似乎是一種閑散,閑散中有著無需和他人攀比的自傲;似乎是一種自然,天人合一,物我無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擁有淡定的性情,那么人生必定釋懷許多。淡定,不代表就是平淡,從某種意義上看,會是一種享受。進一步時山窮水盡,何妨退一步,把自己置身于執著以外,享受心境的恬淡和安寧,不為物質生活所累。
理解別人的做法;原諒別人無心的過錯;尊重他人的選擇。不會為一點點的不快耿耿于懷。事物的存在,必有他存在的理由,事物的消亡更有它消亡的道理。沒有了尖酸刻薄,沒有了斤斤計較,更不會自尋煩惱。寬容一切,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用自己的達觀豁達和寬容,取得別人認同的快樂。
淡定之心是人性一種理智。
淡定是一種高修養的生活態度,是修身養性的必經之路。淡定的人有能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們卻不完全看重這一切。淡定在當今紛爭世界里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這種獨特與生俱來,在各個領域初試鋒芒,從小見大,從靜見動,從近到遠,從弱到強,淡定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人生是一種態度,心靜也就自然天地寬。人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生活本來就是矛盾的就是兩面的,有哭就一定有笑,就像有人說上帝關上了一扇窗,也一定給你打開一扇門。有得就有失嗎,就像快樂與不快樂總是相伴的,總是相對地存在。
能在喧嘩的人群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清楚地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他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睿智的人,才知道淡才是真的道理。國人講究中庸,所謂的過猶不及是也。物極必反,只有放下浮燥,才能取得心的平和。年經才氣盛,只有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才能取代年經時的浮燥,求得一份安寧。所以,淡定從容是一種智慧的沉淀,是一種經歷的累積。是為人的最高境界。
淡定之心是人格一種從容。
人生沒有從容的心境,人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勞作,不復有創造;一切知識的追求就只是學習,不復有智慧;一切成績就只是功利,不復有心靈的滿足。只有心定才能行淡,一味的沖動于事無補,只會適得其反。淡定是大事前的謀略與專注,是對既定目標的精心籌劃,是對各種可能的假設,這種從容是刻意而為,是心靈經過感悟與修煉的結果。淡定中從容的最高境界是:事從容有余味,人從容有余年。
人生活在得失間,得亦是失,失亦是得。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永恒不變。當你失敗、痛苦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的!當你成功、得意忘形的時候,你也要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讓功德無量,這對誰都是需要的;而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對于那些“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惡斗,人們很容易看懂、記牢;而對于“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結局,人們往往看不大懂、記不太牢。正因為如此,今天常見的是“我不和也不讓你和”的“麻壇”戰法,而“只要我有干的,就不讓你喝稀的”已成為“感動中國”的少有聲音了。
這是一種由內心世界向外發散的信息,不依賴話語。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人生歷練后的虞智,是對生活感悟之后的態度;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并不在于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于他內心是否能有一種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人怎么樣可以變得無畏,可以變得淡定而不倉惶,這是需要每個人在心中找到一個符號的寄托。
淡定之心是人情一種理念。
淡定這個淡字,表面看平平淡淡,但其結構里卻飽含著冷與熱、流動與穩健、外放與內涵,包含著一種互相依存與制約的辯證關系。你看淡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兩個火,水屬陰,火屬陽,陰陽搭配,水火交融,是平衡有序的對立統一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擁有淡定的性情,那么人生必定釋懷許多。淡定,不代表就是平淡,從某種意義上看,會是一種享受。進一步時山窮水盡,何妨退一步,把自己置身于執著以外,享受心境的恬淡和安寧,不為物質生活所累。
淡定的人,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努力目標,依然可以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懈努力;淡定的人,不需再為金錢而疲于奔命;淡定的人,可以在自己勞累的時候勸解自己,停下來歇一會兒;淡定的人,在失利的時候,便可做到平心靜氣。面對這樣淡定的人生,有誰會懷疑他們的成功,他們的幸福呢?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群居動物,都渴望同類的認同和理解。只有取得群體的幫助和認同,你才能找到快樂的源泉。所以要盡可能地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了別人,就是快樂了自己。
淡定之心是人間一種幸福。
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必須正確對待人生,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愉悅心境,懷著一顆健康燦爛的心,自尊自愛自強自樂的心,就能步履輕松地行走,瀟灑生活,快樂自己,愉悅別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是血氣方剛,不知道天高地厚,總認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中年后發現必須腳踏實地做點兒事情。如果沒有成就,老的時候會后悔。而進入老年的時候,忽然感到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世界萬物本來就是一個定數,人生其實只是一個過程,每個人不過是個匆匆過客。“寧靜而致遠”也罷,“難得糊涂”也罷,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內心其實已經是一種淡定。
時下最流行的莫過于“金錢幸福論”了。有錢真得就幸福嗎?也不盡然。錢能買到書本,但買不到智慧;能買到地位,但買不到尊重;能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能買到鐘表,但買不到時間;能買到別墅,但買不到溫馨的家……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