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細節決定成敗,確實,很多時候細節的問題往往都會被我們給忽略,但那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點。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有所感悟。
在瑞安霍利迪的《絕對自控》中讀到這么個故事:
從1979年開始,橄欖球隊經理兼教練比爾沃爾什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帶領堪稱職業橄欖球史上最爛的舊金山四九人隊一舉奪下冠軍獎杯,當他把文斯隆巴迪杯舉過頭頂的那一刻,他完全有權利相信自己帶出了美國橄欖球聯盟史上逆襲最快、最成功的球隊。
要知道,在比爾之前的一年里,四九人隊的戰績為2勝14負,整個球隊人心渙散、支離破碎,不僅沒有拿到選秀權還陷入逢賽必輸的怪圈,比爾執教的第一個賽季,球隊又輸了14場比賽,第二年,他的信心喪失殆盡,幾乎中途辭去教練的職位,然而在接管后的第二十四個月(其中有一年多的時間他都在考慮放棄),四九人隊一戰成名,被譽為超級碗賽場上的天才球隊。
發生了什么?這難道不是比爾計劃中的一部分嗎?
故事的真相是,比爾沃爾什在成為主教練后一度沒有把精力集中在打贏比賽上,他堅持貫徹球隊成員的“行為標準”,即應該怎樣表現,何時表現以及如何表現,在整支球隊的基礎管理上,沃爾什只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人都要滿足制定好的行為標準。
因此,他把管理重點集中到細節的監督:
球員不得坐在訓練場地內;
教練必須打領帶,襯衫要塞進褲子里;
每個人都必須全力以赴,遵守承諾;
體育精神是重中之重;
更衣室必須保持整潔衛生;
訓練場地禁煙、禁打斗、禁止不文明用語;
四分衛要按照指揮拿球;
線鋒要掌握三十種獨立戰術;
規定傳球路線,每次推進的距離要以英寸計算;
訓練時間表必須精確到每一分鐘;
以為這是一種控制?
那你就錯了,比爾的行為標準只是把卓越的理念灌輸給了球員,這些簡單、具體的標準在他看來比炫耀權力和制定宏偉計劃更重要。
他覺得只要球員把細節做到位,比賽勝利就指日可待。
著眼當下更重要
是的,越是想贏,就越可能會輸。
但跳出那個圈,從腳下做起,實質就會改變。
在霧滿攔江的《在改變的時代改變自己》書中,也曾讀到一個故事:
?20世紀80年代,美國紐約是犯罪天堂,偷竊、放火、殺人,熱鬧非凡,紅紅火火中魯道夫.朱利安尼競選上了紐約市長。
在人們急切地盼望他趕緊處理這些問題時,他卻淡定地讓市政當局督促警察局只管兩件事:
1 讓所有的警察下地鐵,專抓逃票的;
2 清洗掉地鐵及墻壁上所有的涂鴉;
人們非常吃驚,但猜猜結果怎么樣?
結果是紐約市的犯罪事件,呈現出一條陡然下降的曲線。
原來,犯罪也是人的天性,當他一看四周環境滿地垃圾,墻壁涂鴉,明顯沒人管事,就會更放縱,但文明人一定會上車買票,為了不因為這點小事耽誤大計劃,犯罪分子漸漸出門不帶槍,上車購票了,可一旦一個人這樣做,就已經接近文明人,再犯罪,自己心理也會有障礙。
這就是一種能跳出自我,離開事件本身能看到問題本質的大智慧。
簡單認真去做就好
其實我們人類思維也一樣,不要總把事情想得太復雜。
只要每天認認真真做好手邊每一件瑣事,堆砌起來,就能向四周環境召喚出了一種良好的秩序,也會讓你變得比以前更優秀。
如果你想在寫作上有大的突破,那就踏踏實實每天寫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要想擁有完美的身材,也從每天跑3公里,50個俯臥撐開始,不要好高騖遠。
總之,把細節做到位,把每件小事做好,得分才會高。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