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理解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對于形成觀點至關重要。不幸的是,在這種關系中常常存在大量混淆的東西,因此也產生了大量的錯誤。第一種錯誤就是本來沒有這種因果關系而錯認為存在這種因果關系;第二種是僅僅看到了簡單、明顯的因果關系而沒有看到復雜和細微的因果關系;第三種是相信因果關系和物質力量有關,和人類事務無關。為了避免這種混淆,你必須理解4種事實。
1、一個事件可以先于另一個事件發(fā)生,但是并不一定是另一事件產生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當一個事件先于另一個事件發(fā)生,那么這個事件必定是第二個事件的原因,大部分迷信都來源于這種觀念。例如,打碎一面鏡子,一只黑貓從你前面的馬路穿過或者從一個階梯下面走過,這些都被認為是會帶來霉運的。你不能相信這種迷信的說法而形成錯誤觀念。你或許會相信,今天教授給你們進行了一次未曾宣布的測驗是因為前天學生們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會在學期開始就宣布這個測驗。或者其他因素也可能會促成股票下跌,你也會相信股票下跌是因為新的總裁上任。
那些相信前面的事件會引起后面的事件而導致的問題是由于這種思考方式忽略了巧合因素。這種可能性的原則是“相關并不能驗證因果”。為了建立一個因果關系,排除巧合是必要的,或者至少用一種有說服力的情況來反對這種巧合。
2、并不是所有因果關系都是有力和必要的。“因果”這個詞語常常與物理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這種現(xiàn)象影響物質現(xiàn)實。例如,房子被閃電擊中然后著火了,花盆突然從窗臺上掉下來,然后落到地面上碎了,或者一輛快速行駛的小汽車未能順利地通過一個彎道,倒向了公路的一邊,并撞上了一棵樹。在這些例子中,一個科學原理或者法則應用(燃燒、萬有引力、慣性)的效果是必然的,或者至少有很高的預測性。
因果關系是有效的,但這種因果關系也會使得我們的思維犯錯,讓我們認為只有這一種關系。因果關系也會發(fā)生在非物質的現(xiàn)實中,我們稱這種非物質的現(xiàn)實為人類事務,特別是在人的情緒和思考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些科學原理,那么這種類型的因果關系是很少的,從來就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常常很難對其進行預測。
如果能夠避免過度簡單化,我們需要用物質和非物質的領域結合起來的方式去定義因果關系。因此,我們對因果關系是這樣來定義的: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引起了隨后另一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這種影響在時間上或者空間上可能是很大或很微小的、直接或間接的、近處或遠處的。它或許是不可抗拒的,正如之前提到的燃燒的房子、萬有引力和慣性?;蛘呤强煽咕艿模缥覀冊陔S后的例子中要提到的關于父母的教育或者同齡人的榜樣作用。在后面這個例子中,在其他的事項中所涉及的想法、影響(原因)并不會迫使結果的產生,取而代之的是邀請、鼓勵或者啟發(fā)。請思考下面這些例子:
罪犯對他們的行為不負責任的觀點受到刑事辯護律師的支持,他們把責任從當事人身上轉移到父母、老師和整個社會。這種申訴受到法官和陪審團的鼓勵,對犯罪分子的處罰因此比之前的要輕。
拿起武器對抗其他人是不道德的觀點,讓一些人認為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軍事侵略,甚至那些防御的國家會反對這種無端攻擊。反過來,這種信念又會使一些人不愿考慮“正義戰(zhàn)爭”這種論點。
智力由基因決定這個觀點導致20世紀初的教育家認為思考是不能被教授的,因而強調死記硬背的學習并擴大職業(yè)課程。
感情可以有效地指導行為的觀點使得許多人拋開約束并沖動行事。這種改變使得不禮貌的行為增加了,其他社會問題也出現(xiàn)得更多了,如配偶。
自尊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這種觀點改變了傳統(tǒng)的自我提升的觀點,導致很多書籍都關注自我承諾,并且導致教育家對家庭作業(yè)、等級評定和紀律等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
以上每一個例子都說明,一種思想會影響到隨后的行為或者信念。專欄作家喬治·威爾毫無疑問持有這種因果觀點,當他遇到這種宣稱“沒有一個人可以在看完‘天生殺人狂’或者聽那些流氓強暴的錄音帶后就會死亡”,威爾回答道:“沒有一個人會在讀了《先鋒報》納粹反猶主義報紙之后死亡,但是文化造成了600萬猶太人的死亡。”
3、人類事務中存在不確定因素—自由意志。比起物質現(xiàn)象,人類行為更難以預測,但并不是說人類行為根本無法預測。當兩種觀點或者一種觀點與一種行為緊密相關時,就可以通過一個預測另一個。塞繆爾·約翰遜認為:“當人們高估自己時,就會低估他人,并且壓迫他人。”約翰遜曾談到一位熟人:“如果他確實認為善惡沒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當他離開我們家時讓我們數勺子呢?”
習慣和時尚也是不確定因素。習慣使煙民繼續(xù)抽煙,撒謊者繼續(xù)撒謊,自私的人依舊如故。至于時尚,當時裝設計師說“裙擺應該提高”時,女人們趨之若鶩;當大號無腰帶牛仔褲盛行時,男孩們穿著它招搖過市;當某些知名運動員剃光頭后,粉絲們也紛紛效仿。
有些時尚會不斷發(fā)展,流風余韻甚至影響到兩三代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反應的變化是如此之慢,以至于他們根本察覺不到這種改變。想想電視和電影中的色情內容就可以知道這一點。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到發(fā)生在物質世界的因果關系緣于力量或必要性,但這在非物質世界中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說,在人類事務中,結果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但不像在物質世界那樣容易。原因是什么呢?因為人們有自由意志,可以應對來自外部的強大影響,而自由意志本身也是影響結果的一個核心因素。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成長于特別惡劣的環(huán)境(如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犯罪猖獗等)中的人有些可以抵抗這種負面影響,成為正派、勤勞和守法的合格公民。(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在經濟上很幸運的人卻因為理念有虧而最終墮落。)
人很難選擇自己的出生,但他們可以決定如何活著。在考察人類事務時,自由意志是一個絕對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4、因果關系往往是復雜的。投石入湖,平靜的湖面會泛起漣漪,周圍的水域會受到影響,甚至千里之外的水域都會被涉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者在大氣中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大氣中的氣溶膠層中的微小顆粒會對源區(qū)數千英里外的氣候產生漣漪式的影響。
人類事務中的影響也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化工廠的老板在努力降低成本,將化學品排放到附近的溪流中并流到江河中。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后果是他不能預計的,包括污染河流、殺死魚類甚至讓那些遠離他的工廠居住的人致癌。這些結果都是無法預料的,因為他沒有想讓這些情況發(fā)生。
一個婦女處在流感的初期,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或許會在擁擠的飛機里打噴嚏并且感染很多同行的乘客。隨后,被感染的人將失去工作的時間,一些人還不得不去住院;可以想象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受到了損害。鑒于她本人缺少對自己狀況的了解,因為她的噴嚏造成了這些結果就認為她是有罪的(從道義上講是有責任的),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但毫無疑問,確實是她造成了其他人的這些結果。
夜晚,一輛小汽車行駛在州際公路上。在快速的行駛中,一只鹿跳了出來,司機猛踩剎車,但還是了那頭鹿。身后緊隨行駛的汽車撞上了他的車,其他5輛車也緊跟著撞了上來。這種結果就像是連鎖反應,駕駛者和乘客都會遭遇不同類型的創(chuàng)傷——未成年人處在佩戴安全帶的情況下,成年人處在其他的情況下。辨別那些致病因素需要很細心地對細節(jié)留心。最初的原因是一頭鹿在一個不幸的時間橫穿公路,但那不是唯一的原因。首先是駕駛者導致了鹿的死亡。隨后的駕駛者發(fā)生了相應的連鎖反應。那些沒有系安全帶的乘客的傷勢會比其他駕駛者和乘客更為嚴重。
這個例子中包含了非常有價值的一課,就是在調查中關心原因和結果。但是,如果我們用那種方式來調查一個案例常常是獲益的,它讓我們對這一課也更加清晰——在時間上從最近的效果前推到最早產生的原因,也就是說追溯到“根本”原因。
文森特·賴安·拉吉羅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德里分校榮休教授,國際公認的“使思維成為教育重點”運動的先驅,在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方面具有深厚的實踐和教學經驗。拉吉羅教授最具代表性的暢銷之作《思考的藝術》被譽為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圣經”,這是將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考作為解決問題和爭議唯一策略的最早讀本之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