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跟一群愛好喝茶的朋友,組織了一個茶社。
會長是一位資深茶客。每到周末,就會邀大家出來,一起品茶聊天。
前段時間,有兩個九零后也加入進來,經常參加聚會。
兩個人都是富二代,大概二十六七歲的年紀。雖然出身相似年齡相仿,但給人的印象卻是大相徑庭。
大家都很喜歡A,對B則無感,甚至有幾個人還很討厭他。
這其中就包括幾個大型企業(yè)的老板。
那段時間他們聯(lián)手打造了一家高檔私人會所,主題是品紅酒和品雪茄。
幾個股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A作為合伙人。上百家連鎖店的香料都從A的公司里采購。
有天我碰到其中一個股東,聊起當初選香料的事情。
我問他:“為什么不選B作為合伙人?他的實力更雄厚,父親是東南亞地區(qū)有名的香料商。”
那位股東馬上流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
“你看,他們雖然是同齡人。A明顯更沉穩(wěn),情商也很高。”
“有時候大家插科打諢,純屬逗悶子取樂,B也要一爭高下,自己的看法永遠是對的,別人的永遠是錯的。”
“有次下棋,他一輸馬上黑臉,弄得對家相當尷尬。就是個娛樂而已,又不贏天贏地的,何必弄得不歡而散。”
“跟這種性格的人合作,絕對不可能實現(xiàn)利益均衡,溝通順暢,他肯定會一家獨大。”
我明白他的意思,B太喜歡贏的感覺,不懂得適當?shù)恼J輸。
知乎上曾經有個熱帖:你見過的情商最低的行為是什么?
有一條回復得到了最多點贊: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
看到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我終于明白了大家喜歡A而討厭B的理由。
2
與A溝通,讓人很舒服。
A的性格隨和且幽默,別人善意的玩笑,總能恰到好處的配合。
并且從不斤斤計較,絕不會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與人爭得面紅耳赤。
其實,A是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年輕人,他口才很好,無論工作還是愛好,說起來都是頭頭是道。
他喜歡制香,最擅長的是合香和沉香。
如果有人委婉地表示欣賞不了,他只是微微一笑。 如果對方提出有價值的意見,他也會欣然接受。
而B在這一點上,恰恰相反,不管別人是否出于善意,他一定要在口舌上占上風。
并且他喜歡隨意評論人,如果對方不認同,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說到你啞口無言。
B極其渴望認同感,為此他總是口若懸河的證明自己的正確性,有時候為了說贏你,觀點相當偏激。
他們給人的印象之所以有天壤之別,問題恰恰出在這里。
在生意場上,特別忌諱一家獨大。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主張,都需要被尊重。 所以,作為利益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懂得適度謙讓,甚至在有些時候要學會適當認輸。
能夠聽取別人有價值的意見,才是合作的前提。也只有這樣的交往才有質量可言。
畢竟,生活不是競技場,沒人喜歡在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氣氛中互換有無,談生意,論交情。
要知道溝通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增進了解,而不是為了在言辭上說贏對方。這種浪費時間的口水戰(zhàn),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配合。
因此任何社交場合,都不歡迎咄咄逼人的對手。
隨和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心理強大的標志。然而,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適合一同謀事。
真正的高情商其實是不爭。
3
去年年底的時候,公司組織年會,每個部門都要出一個節(jié)目。
有個同事推薦了一位不錯的肚皮舞教練。我把部門里幾個女孩交給他以后,就去國外出差了。
臨近年會的時候,我從國外回來。教練突然跑過來訴苦。
他一臉郁悶地說,我們部門有個女孩一直想當領舞,可她跳的一點也不好,人又不漂亮。
所以最終沒有選她,而是選了另一個跳的更好的姑娘。
但那個沒被選上的女孩,一直有情緒,還說要退出演出。
教練哭喪著臉問我怎么辦,他說只剩下三天了,找人替她根本不現(xiàn)實,全套動作最快也要兩周才能掌握。
正當我倆都在犯難的時候,那個被選中的姑娘來找我,說要讓出領舞的位置,她站在后面也是一樣的,反正都是為部門出力。
我問她,“你跳的那么好,甘心站在后面嗎?”
她的回答讓我刮目相看。
“辛辛苦苦訓練了那么久,誰不想在公司領導面前露個臉呢?”
“可是相比個人的虛榮,部門的利益應該放在第一位吧。”
“不就是一個領舞嗎?有什么好爭的呢?”
我和教練欣慰的點了點頭。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后來,那個鬧脾氣的女孩如愿以償?shù)淖隽祟I舞,站到了舞臺最前面最閃亮的位置。可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卻越來越靠后,形象也越來越暗淡。
而那個不爭的女孩,一直站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獨自舞動著,我的目光卻一整晚都在盯著她。
不管她是否有意迎合領導,最起碼這種沉穩(wěn)的性格和謙讓的氣度,是難能可貴的。
不久后她連升幾級,做了我的助理。
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適合更高的職位。
4
有位師兄對我說,曾經他也是一個直率有鋒芒的人,不過隨著閱歷的增長,他漸漸明白一個道理:
越是謙遜隨和的人越能得到更多貴人相助,越是咄咄逼人的人對立面越多。
能夠時刻按照自己的意愿,不管別人喜怒哀樂的人生,是多少人的英雄夢啊。
可要做到這一點,要么你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要么你有能力打破規(guī)則。
如果兩點都做不到,只能服從游戲規(guī)則。
這些年我們追過無數(shù)宮斗大戲,花了那么多時間,你有沒有從中學到點什么?
那些爭得最厲害的人,往往是死的最快的;而那些懂得韜光養(yǎng)晦、收斂鋒芒的人,才能活的更久。
后宮爭斗正是職場拼殺的一個縮影。在職場不僅拼的是智商,更考驗一個人的耐力。
如果你耐不住性子,又過于鋒芒,往往會變成犧牲品的不二人選。
著名學者周國平說: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會斤斤計較。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示弱,越優(yōu)秀的人越懂得和善的魅力。
于丹在《我心光明萬物生》里寫到:“真正貴氣的生命,是愿意和寂寥獨處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很多時候,人生真的需要這樣一份寂寥的不爭和高貴的不屑。
只有這樣,你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最終通往光明。
爭的最高境界其實是不爭。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