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年失去了信心,他對生活感到憤怒,覺得機遇從來不曾光顧他。他決定出國,去彼岸的樂土實現光榮與夢想。但他沒有足夠的金錢,也得不到任何人支持,唯一的辦法就是——偷渡。為此,他找到一名蛇頭,以自己全部積蓄換得船艙里的一個座位。臨行前,他給父母留了張紙條:我不是缺少成功,而是缺少機遇。我走了。
5天后,偷渡船在狂風巨浪中沉沒。但這個青年很幸運,他抓住兩個救生圈,苦苦掙扎不知多長時間。風平浪靜后,他發現大洋中只有他一個人,以及遠方的一座小島。當他爬上小島時,已精疲力竭,躲到巖石縫中整整睡了一天才醒來。那時他發現自己赤身裸體,兩只救生圈是他僅有的財產。絕望與恐懼深深地籠罩著他,他整整哭了一天,才稍稍振作,開始四處尋找食物。
幸好他讀過《魯賓遜漂流記》,記憶中的某些細節指引著他求生的方向。他用枯樹干在巖石縫里筑了個小窩,干草、樹葉做床墊、被褥。夏天的小島上不乏野果、野菜,加上海灘提供的魚、蝦和藻類,一日三餐基本有保障。當然,他學會了鉆木取火。他的生活漸漸有了規律:除覓食時間外,他的全部工作就是坐在小島之巔極目四顧,尋找船只的影子。
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日出日落間,他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如此熱愛他曾經生活過的世界,以及那個世界里的親人和陌生人。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中,他學會了思考。
秋天來了,成熟的果子“噗、噗”地跌下地,小島一片豐收景象,但這個青年卻感到恐慌。他像松鼠一樣四處收集糧食,貯存到樹洞、巖石縫,或用沙子掩埋??傊?,他想盡一切辦法為肅殺的冬季做準備。他還幸運地在沙灘上拾到一條比豬還大的死魚,他用石刀、石斧將魚分割成條,曬成干。
就這樣,他挨到了春天。他曾經痛恨過的機遇終于來了——一天早晨,他在夢中聽見人說話的聲音!一周后,他隨同胞們——一支科學考察隊,回到祖國,回到故鄉,回到親人身邊……
獲得新生的青年從此不再憤怒,不再抱怨,不再絕望。
比起在荒島上等待一只救命的船,這個社會簡直到處都是機遇!相對于爭奪一個卵子的那數億精子而言,人剛誕生就昭示著無與倫比的幸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