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活沒有給你想要的,那么你想要什么呢?其實生活很奇怪,你專注瑣碎,生活就會給你瑣碎,但如果你專注于你想做的事情,生活就會給你價值、給你意義感,給你力量。”
英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專門研究男女的微表情,他只要看一段夫妻吵架五分鐘的視頻,就能從雙方微表情的程度,判斷出這些人未來會不會離婚,而且他預測的準確率還很高。
這個專家他在看了幾千小時男女吵架視頻以后,得出一個特別有趣的結論:一對戀人之間有69%的爭吵,從本質上來看不可調和。
比如你愛吃辣,而我對辣過敏。你性子特別快,我性子特別慢。你特別喜歡干凈,我特別隨性。
類似這種爭吵是由于彼此的價值觀、基因、文化的完全不可調和引起的。而那位心理專家說:“幸福的秘密其實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剩下的31%,彼此一致的地方上。”
看了這個研究以后,我和媳婦回去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列出來八件彼此特別喜歡的事,貼在冰箱上,我們每天堅持做,很快我們的關系就變得越來越好。
其實幸福的秘密并不是你找到了一位完美的另一半,而是你懂得專注于他美好的部分。
補短板真的能幫助你成功嗎
很多中國人都在說短板原理,它講的是你能裝多少水取決于你最短的那塊板,所以很多人喜歡去補短板。
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想,你把木桶傾斜放置,是不是長板也可以裝水,并且裝得更多?
比如有一個人,他的溝通能力巨差,天天跟同事發火,脾氣暴躁,還把文件夾摔同事臉上。
但是這個人有很多的長板,第一,他有一流的產品設計能力,第二,他的審美也是一流的,第三,他有對未來無比的洞察力。這個人就是喬布斯。
喬布斯因為短板,被趕出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但是因為他持續的關注自己的長板,不斷推出偉大的產品,所以他最后被請回到蘋果,發明了改變世界的iPhone的手機,雖然那時他的脾氣依舊暴躁。
沒有一個人是因為他補短板而真正成功的,所有優秀的人都是把自己的長板打造到極致。成功也不是因為你處處完美,而是你有多專注于自己的核心優勢。
這你專注什么,生活就會把它給你
當你每天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出辦公室的時候,擠上那個能讓你雙腳離地半個小時的地鐵,回到家里面去,晚上躺在床上,一閉上眼睛瑣碎的事情蜂擁而來,全都是不開心的事,或者是別人過的比你開心的事。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還記得你想要什么,你為什么來到這個城市?
假如你生活沒有給你想要的,那么你想要什么呢?如果80歲那年,你回看人生覺得怦然心動,那是因為你做了些什么?
如果要做到這個,十年之內大概要做成什么樣才有可能實現?五年呢?三年呢?一年呢?從你決定開始的前三個月呢,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其實生活很奇怪,你專注瑣碎,生活就會給你瑣碎,但如果你專注于你想做的事情,生活就會給你價值、給你意義感,給你力量。
真正的高手,是專注于夢想,而非苦難
幸福的秘訣就是其實我們并不怕痛苦,我們怕痛苦的沒有意義。人們不怕苦難,怕苦難的沒有價值。
所以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所以真正的高手,是專注生活中間他的夢想,而不是他的苦難。
我把這個小工具分享給很多人,他們開始改變了,有的人變得更好了。其中有個外企高管他發現自己填的八件事,跟他的工作一點關系都沒有,于是他決定放棄工作,然后環游世界。
還有一位老人退休了,他決定寫一本如何面對退休生活和死亡的書。
如果在你80歲那年,你回想起人生的時候感到怦然心動,那會是因為你做了些什么?
不管此刻你腦子里面冒出的答案是什么,盯緊它,專注它,從今天就做一點點。愿你的生命如花般盛開。
好生活=愉悅有趣
你有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人?
有人總是去新館子,點新菜,嘗試更多口味;而有些人喜歡去老飯店,點上家常菜,吃得安安穩穩。
再比如旅游,有人喜歡探險,去窮山惡水異國他鄉;有人喜歡休閑,向往水清沙舒適恬靜。
前者有趣,后者愉悅。
興趣鼓勵我們走安全區
動畫片的設計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為了讓注意力時間很短的孩子坐在熒屏前一個多小時,即使可能沒有心理學知識,動畫片大師也都直覺般使用了這個愉悅加有趣的模式——在大部分動畫中,總有一個復雜、新奇、或神秘或搞怪的二號人物。
又有一個直接、溫暖、簡單的主角,如驢子和史萊克、流川楓和櫻木花道、佐助和鳴人、豪豬和小獅子王,所以這些動畫片既愉悅又有趣。
進化心理學發現,興趣是一種應對成長中的“不確定”的情緒——當我們遇到了“不確定”,我們會下意識地躲回自己的舒適區尋求“愉悅”。所有的成長都來自舒適區之外,這樣一來,我們永遠也無法成長。
這時候“有趣”的情緒會出現,幫我們渡過難關——此時大腦跑出來個小人挑逗:“多好玩啊,要不試試看?”于是我們繼續前進,越過些不確定。
興趣鼓勵我們走出安全區,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而世界變得越來越大。興趣是成長的催化劑。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加有趣,適當的不確定。但是很多人對“感興趣”的事情持有幻想,他們認為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是特別快樂、舒適、天生就會的。
有這種信念的人把自己玩得很慘——他們終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難與不確定,就聲稱自己不感興趣,然后閃人,尋找下一個'感興趣'的事情。其實,他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愉悅。
如果你真的希望生活過得特有趣,就讓我告訴你興趣的真相吧:
興趣不是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件讓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干完的事情。這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有趣是一種力量
愛因斯坦只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卻沒有詳細說明這個老師好在哪兒。
現在我們知道興趣是個人成長中出現過的最好的老師——它在我們人生面臨考驗前,提醒我們提前學習它在我們討厭重復學習的時候,提供有力的鼓勵,讓我們發展出知識與技能。
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即使每天告訴學生和員工學習有多重要,每天告訴自己減肥和健康有多重要、改變有多重要,卻很少有人會真正有動力去行動。
理智帶來的驅動力,永遠沒有情緒發動機——興趣推動得有力。
當我去學習太極的時候,老師告訴我,練太極最好的心態就是“玩”。藝術家們最才華橫溢的作品,往往是在前期“玩”階段創造出來的。
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所以學會讓重要的事情變得有趣,才是關鍵。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