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日子里,生活處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煩惱,日日年年。那些瑣碎的煩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里徘徊,一不留神,就和它撞個滿懷。
我們能感知到這些煩惱帶給自己的種種麻煩,卻忽略了自己心地的塵埃。真正讓我們視若無睹的的塵埃,不是那空氣里的微細顆粒,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固執、貪著、無明、偏見、狹隘,是因為它們,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在心里投射出恩怨悲歡愛恨情仇的影子,所以生活有了酸甜苦辣的百般滋味。
世事無常,變化萬端,花開花落,本是自然,那顆心偏要無來由地傷感惆悵。聚合離散,更是自古皆然,那顆心又是為此一番悲喜落寞。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遠離煩惱和痛苦,那些糾結和壓力、迷茫和無奈讓生命如此沉重,而生活卻依然我行我素地和煩惱痛苦寸步不離形影相隨。
可是,捫心自問,多少如醍醐灌頂般地體悟不是在糾結的掙扎之后?多少豁然開朗的覺醒不是在苦痛的思索之中?我們總是責怪生活帶來了太多的困擾,煩惱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苦楚,卻不知道煩惱背后牽著智慧,困惑之處潛藏著覺悟。太多的瑣事遮蔽了清澈的雙眼,太多的奢求麻木了深邃的心靈,心在自我的束縛里浮浮沉沉。生活的紛繁,一如塵埃的回旋,這是它本有的常態。命運的曲折,并不在于生活的潮起潮落,而在于心地的波瀾迭出。
天下之大、之奇、之奧,遠超我們的想象,就像生活的真相,我們總是認識得太少,以至于總是對它充滿誤解。在自我的認知里,有太多的偏見、成見、短見,我們自以為認識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相差甚遠,在天地之間,我們更渺小得一如塵埃。
放眼天地無纖塵。我們需要努力去改變的,不是把塵埃抹去,抹得了無一塵,而是讓自己的心地能包容這世間所有的塵埃。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塵埃還是那些塵埃,心地已不是那個看得到容不下的心地,這便是于這塵世走過的意義,也是這一趟走過真正的收獲。
塵世無塵,是自己的眼中有翳,心里有塵。說寬容,那是為了掃仇恨的塵;說豁達,是為掃狹隘的塵;說善良,是為掃冷漠的塵。于原本澄澈明凈的心地而言,包容、善良、豁達亦何嘗不是塵,正如惠能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春秋悠悠,歲月蒼蒼。恩怨如塵,悲喜如塵,得失如塵,成敗如塵,塵歸塵,土歸土,閑愁如塵休相問,月如秋水莫入心。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人生如塵,起起伏伏。飛揚處,散落處,心莫住,量宏處,是通途。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