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擁有和失去是常有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在尋找的同時,就必須要付出代價。失去本事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得到本事一種快樂,但在得到的同時,你肯定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重復再得與失之間。失中有得,得中有失。
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無一例外地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帆風順、沒有波浪的,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我們都會經歷人生的低谷,遭遇一些我們不愿碰到的人和事。堅強的人會把那些不幸看作是上天對自己的考驗,默默地忍受一切,并積極尋找自救的方法,或者養(yǎng)精蓄銳,期待有一天自己能東山再起;而如果是一些性格比較脆弱的人遇到了不幸,他們可能就會怨天尤人,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并就此一蹶不振。在上面兩種人中,我們都會更欣賞第一種人的做法,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福和禍有時真的說不清楚。有句話說得好:“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有些事在當時我們看是福運,其實暗中潛藏著多少危機也不一定。
得到必然有所失,失去必然有所獲。得失是人生常態(tài),我們也總是在得失之中淪陷、墜入,或發(fā)現、升華。
無論什么人、做什么,都很難看破得失的真諦。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會欣喜不已;失去自己所珍惜的,我們會痛惜萬分,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陷入得失的情緒漩貨。
有時,我們會使自己因得失而痛苦萬分、不能自拔。失去了射擊金牌,朱啟南忍不住哭了,而杜麗更是將自己關入房中4天,以平靜的心態(tài)讓自己擺脫壓力的干擾,重新面對接下來的比賽。
當北京奧運會首金被捷克選手摘得而與杜麗無緣時,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她的心態(tài)糟糕到了極點。4年前,在雅典奧運會上,她為中國摘得了那屆奧運會的首金,而在北京奧運會上她卻拱手讓人,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在最后一槍,杜麗選擇了給觀眾一個背影,慢慢地收槍,然后與裁判強顏歡笑地握手致謝。而現場一句“杜麗,好樣的”的高聲吶喊,讓她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淚如雨下。
離開賽場前,她丟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誓詞:“顯然我對在家門口決賽的壓力準備不夠充分,不過4天后,我還有另外一項比賽,我會用成績證明自己。”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出了賽場。
看淡得失是一種境界,作為運動員,將金牌得失看淡一些,才不會讓自己在比賽中受到更大的心理干擾。
在實際生活中,得與失原本就是和諧而有韻律的,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體之得。你看,大地奉獻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能有鮮花和果實;正因為失去了春天的蔥綠,才得到了豐碩的金秋;農民付出了汗水,土體才報以豐收。所以,人失去了青春歲月,才能走進成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