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是鳥兒的棲息地,江海是魚兒的棲息地,山河大地是人類的棲息地。
不同于鳥兒和魚兒的人類,還需要一個精神的棲息地。
桃花源,便是陶淵明的精神棲息地。
從《桃花源記》結尾語句“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可以得知,桃花源是陶淵明想象的一個世外桃源,是他的精神棲息地。
這個精神的棲息地,有風土之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也有人情之美“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具有風土人情之美的桃花源,正是陶淵明所在社會(東晉末期)所缺少的。因此,在他的心里,一直期望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
終南山,便是王維的精神棲息地。
從《終南別業》詩句“晚家南山陲”,可以得知,終南山是王維晚年居住之所,既是他的肉身棲息地,也是他的精神棲息地。
這個精神的棲息地,有自然之美“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也有人間煙火氣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具有自然之美與人間煙火氣息的終南山,正是王維所在官場(唐朝中期)所缺乏的。因此,在他的心里,一直想歸隱這樣一個終南山。
桃花源是陶淵明的精神棲息地,終南山是王維的精神棲息地,哪兒是我們的精神棲息地?
山河大地,尋一地安身。文化藝術,擇一種寄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