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心歇處即無事”,這句名言載在臨濟義玄禪師的《臨濟錄》里。玄禪師又說:“但莫造作,只是平常。”以平常心不造作,保持清醒狀態,這就是“無事”。只要有求之心就不是無事,“求心歇處”就是無事。
人的一顆心一直不停地在狂亂奔撞、追逐著,殊不知一旦要將自己浮動的心安頓下來,歇息片刻,卻難如登天。所有的雜念妄想會來襲擊你欲歇息的心,所有的是非俗事也不會放過你欲安頓的心。但當你靜下來時,你會頓然驚覺“心難握,何來方向之有?”原來我們的心念一直由妄想欲念牽引著,而非自己。我們連自己的心念都掌握不了,又何能掌握命運呢?
假若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將這顆狂亂的心安定下來,堅守住自己本心的保壘來抵御外來妄念的侵蝕,留得一顆明明白白、專注安穩的心,那澄靜的智慧即由澄清的心靈中油然浮現,自然就能真切地認識原我的面貌。拂去妄想的塵埃,始能明心見性;認識了明心本性,那人生的路就可清楚明白,也將不在有什么會使我們迷惘困惑的了。所以佛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心中有長短、多寡之分的是忙人。他們牽掛太多、計較太多;已經做了的好事記得牢牢的,若是壞事則想盡辦法掩飾辯護,做多做少都要跟別人比較,有成就即得意,不得志則失意。這些人心中有事,叫作有事的人。有的人自怨自艾、自己整自己,明明是火坑,還要往下跳,一邊跳一邊喊救命,還一邊埋怨有火;忙著給自己找事受,這也是有事的人。
義玄禪師說:“無事即貴人。”心中無事、心無掛礙,自是貴人。
一個人,只要心中無事就天下太平,心中無事就不會有冤家敵人,沒有舍不掉放不下的人,也沒有特別怨恨的人,所以他不會傷害任何人,反而對任何人都有益處,因此他是貴人。有事的人是窮人,老是不滿足、老是在追求、老是在貪取。沒有事的人心中經常很滿足、很自在,即使有錢也不會吝嗇驕傲,沒錢也不會自卑喪志,所以氣質高貴。
與人相處或獨處時,不會讓人有是非或讓自己卷進是非的漩渦,這樣的人是個貴人,也是個自由的人。《六祖壇經》中說:“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心中沒有嗔恨貪愛,也就是沒有要排斥什么,沒有要對付什么,也沒有要追求、爭取什么,所以可以把兩腳伸得長長地安心睡覺。
做人要有“歇念”,不“無事”找事,行平常心,做平常事。
人有了平常心,無事時心能澄然,有事時心能斷然,得意時心能淡然,失意時心能泰然。這樣,煩惱又在哪里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