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據說納粹有個反人性的殘酷“實驗”。抓一對熱戀中的男女,讓他們猜拳賭生死,勝者可以活下來,打平就一起死。男孩悄悄對女孩說,我們都出“布”,死也要在一起,但女孩最終竟出了“剪刀”,男孩也沒有出“布”,而是出了“錘子”。
這個“人性實驗”能證明什么?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人心的博弈很復雜,雙方都會猜測對方的意圖。
第一種假設:女孩背叛了男孩。因為她知道如果男孩出“布”,她出“剪刀”,自己就可以活下來。但她沒想到的是男孩想犧牲自己,讓她出“布”,自己出“錘子”。這是一個自作聰明、作繭自縛的女人,該死!
第二種假設:雙方都想為對方犧牲。女孩已猜出男孩不想一起死,他會出“錘子”來犧牲自己,于是決定出“剪刀”,犧牲自己來保全男孩。這樣一來,就成了彼此忠貞于愛情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從男孩的一面設想,還有兩種動機:第三種假設:陰謀論。男孩知道女孩心機很深。他先誘導女孩出“布”,料準了她會背叛自己,于是就出“錘子”——你不是玩陰的嘛,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你仍然出“布”,那么我愿意為你而死。)
這個故事里,彼此之間都缺乏真誠,爾虞我詐,互相攻訐。只是在陰謀中,男孩棋高一招,一個反殺解決了對方。
第四種假設:情深不悔,至死不渝。男孩知道女孩會以犧牲自己來保全他,所以當自己出“布”的時候,女孩子會出“錘子”。這個結局是男孩不想看到的,于是,他決定也出“錘子”,雙雙共赴黃泉。(這個假設中,男孩為什么不出“剪刀”犧牲自己呢?因為他擔心萬一女孩仍然出“布”,反而會害了她。)
你看,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人性。這個實驗究竟能證明什么?我以為只能證明人性是復雜的,人性的博弈需要多維度推導。人若有算計心,看到的世界都是陰謀和詭譎;人若存質樸心,看到的世界便都是善良和純真。
洪應明在《菜根譚》里有一句格言:“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誠哉,斯言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