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這是孔乙己為自己偷書行為的辯白,可無論怎么辯,也改變不了偷竊的事實與性質。每次看到這個片段,我也會嘲笑孔乙己的自欺欺人,如果回憶起我的自身經歷,就笑不出來了。
我愛書,可以說嗜書如命,收藏的書舍不得破損一點兒。讀書時代,只要看到書店有好看的書,就會央求爸媽給我買,那時媽媽在我的學業上管得緊,擔心我沉迷于課外書而耽擱學習,很多時候不同意為我買。我知道媽媽的這種做派,也是不大敢向她要錢。
周末做完作業,我會到鎮上的書店逛逛。那家書店不大,各類書籍還挺全,對于還是中學生的我來說,已經夠看的了。可總覺得只在書店看不過癮,要是把書帶回家慢慢品味多好,同時又怕在我回家取錢的過程中,想看的書被別人買走。
這時頭腦一熱,心生一計-偷,于是“賊眉鼠眼”地向四周觀察,見沒人注意,快速地把先前看的書揣進上衣內側,而且用胳膊夾住,不能讓書掉出來。在偷書的過程中,我的那顆心臟突突直跳,還不斷譴責自己怎么能做這種事情呢,但是擋不住精美書籍的誘惑,最后在心驚膽戰中走出了書店。
等媽媽發現書櫥里多了本書,我就謊稱說是同學送的,老媽信以為真,還為我特意寫上“某某贈送”字樣。每次看到那本書,真是心如刀絞。
后來學會了網購,用多余的生活費從網上書店買書。聊城市中心有個大型書店,課余時間我會坐車去那里購買書籍,一次都得買幾十本。大學畢業時,我用一個大行李箱裝書,然后快遞運回家。爸爸在取快遞時說那箱子得有上百斤重,可以想象我對書籍的購買欲望有多大。
一旦遇到朝思暮想的書,我會毫不猶豫掏錢去買,再沒有偷過書,只要我不說出來,誰也不知道中學時代那次不光彩的行為。但就是那唯一一次偷書經歷讓我終生羞愧,我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痛罵自己,做深刻反省。
想對孔乙己說:孔乙己先生啊,竊就是偷,讀書人更不應該做這等不文明的事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