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三次自作多情的經歷,雖都以失敗而告終,可說出來這當中的許多東西卻叫人有一番品味。
第一個叫阿英。用句文學語言,她和我也算是青梅竹馬長大的,一起過家家、上學、游玩……那時,彼此心中,還蕩漾著童心的歡樂。后來,她家搬走了,可書信的往來卻依舊牽掛著各自的那顆心。人大了,“愛”這個字眼自然也接觸多了。有一次,不知是哪根神經發了毛病,突然覺得她來信次數逐漸多了起來,言語也朦朧起來,更令人驚喜的是,她的信中還多了份情。于是,我就飄飄然了,自以為對我有了那個意思,乘著酒興,在一張精美的明信片上披露了自己的心語。長時間的等待換來的竟是一張友誼卡:“我很滿意你我現在的關系,筆友加好朋友。不是很好嗎?”
“初戀”就這么朦朦朧朧的開始,暈頭暈腦地結束了。
過了好久,才回過味來:原來“愛”的基石并非全是青梅竹馬和那么“多”的信件。
她是跳舞時認識的,羞澀、含情、少語,的的確確在舞廳的那種燈光下我陶醉了。于是,還在“失戀”中的我又蠢蠢欲動了:請她去踏青、跳舞、看電影、逛公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歲末時收到了一張印有兩顆心的新年卡背面是她的筆跡:“愿我們共同珍惜那份可遇不可求的‘緣’。當時,我差點兒沒暈過去,可又忘不了頭一次所得的“教訓”。干脆,來點兒含蓄的:“你愿意和我憑著‘緣’共同走完這苦短的一生嗎?”自信,這一回得定格了。可沒幾日,卻收到一封內詳的信:“如果你只擁有了相緣的‘緣’,那你永遠也不能占有相識的‘緣’。算了,何苦抱著那披著夢幻色彩的金色的‘緣’”?!
或許,這一次的結局算得上有些浪漫和富有詩意的了。可惜,自己還不知趣。于是,又有了第三次:
那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她的。健談、開朗、活潑、外向是她的特點。幾次接觸,總覺得她對我有些愛意。加上她又愛說:“我好喜歡你噢!”說話時又故作天真似的眼睛盯著你一眨也不眨的,真叫人受不了。自己的多情加之可憐的一點文才,促使我又一次射出了丘比特之箭。可是,箭斷了,還留一個長長的感嘆:“癩哈蟆想吃天鵝肉”。
于是,我又懂得了一條愛的真諦:丘比特的那支神箭不是可以隨意而射出的,應當好好的珍惜。何況,“喜歡”并不等于愛。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