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著朝前,用不著靠后”這是那些忘恩負義、慣于過河拆橋的人常用的伎倆。他們在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總會信誓旦旦地說,一定不會忘記幫助他們的人,一旦危機解除或是飛黃騰達之后,馬上會變換嘴臉。
“茍富貴,勿相忘。”這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在與人一起傭耕時對身邊的窮朋友的許諾。當時他心懷鴻鵠之志,說這句話時必然也是真心誠意的。陳勝果然是個干大事的人,后來在大澤鄉豎起了起義的大旗,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起義隊伍不斷壯大。一路攻克了秦朝很多縣城。但是在他稱王之后,富貴之后,對于以前的窮朋友他并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他不僅早將那些窮朋友忘在了腦后,后來甚至殺掉了當初的一個窮朋友。這明顯就是過河拆橋的舉動,怎么不讓擁護他的人寒心?于是有很多人心生異志,自此以后,“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王者”。沒有了眾人的擁護和支持,大澤鄉起義終以失敗而告終。
有首歌唱到:“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隨著你境況的好轉,社會層次的提升,朋友的層次也在與時俱進,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你的人生是怎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想一想,昔日的那些老朋友是否曾無私地幫助過你?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是否給予你最有力的精神支持?老朋友是你提升自我的基石,是你永遠的支持者,如果你想過河拆橋,無異于動搖自己的根基,根基動搖了,你還站得穩嗎?
杰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來自“占全國人口1/10的貧困不堪的底層階級”。16歲那年,他跟隨親戚來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隊伍。在那里他結識了很多朋友。這些朋友雖然生活貧窮,但是他們的言行舉止處處充滿了生存的活力。與他們朝夕相處,杰克·倫敦不斷汲取優秀的素材,創作靈感也是不斷涌現。
在這些朋友中,有一個來自芝加哥的名叫坎里南的人,對他的幫助最大。這個人有著心酸的歷史,杰克·倫敦每次聽他的故事,都是潸然淚下,于是他決心要寫一部淘金者生活的小說。
杰克·倫敦常常利用休息的時間看書、學習。坎里南及其他朋友也是盡量給他提供便利,提供素材。1899年,杰克·倫敦的處女作《給獵人》發表,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心酸生活為主題的,深受廣大中下層人士的歡迎。
杰克·倫敦漸漸走上了成功之路。書籍的暢銷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隨著財富的不斷增加,他脫離了那種淘金者的艱辛生活,到最后同那些淘金朋友也斷絕了來往。坎里南來看望他,他忙于應酬各種各樣的聚會,忙于修建他的別墅,對當初的好朋友不理不睬,坎里南失望地走了,其他朋友也遠離了他。
離開了生活,離開了寫作源泉,杰克·倫敦的思維日漸枯竭,他再也寫不出一部像樣的作品了。1916年11月22日,處于精神和金錢危機中的他,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手槍結束了生命。
杰克·倫敦的死也許不能僅僅歸罪于其忘記過去,失去朋友,但其最終的崩潰卻的確與其過河拆橋的行為有關。將過去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就等于自斷退路。雖說人要往高處走,但是位置可以高,朋友卻不可忘。人生之路充滿了變數,誰也無法保證前面是花團錦簇還是荊棘叢生,一旦拆了橋,你想退回來韜光養晦或是繞路前行的機會恐怕都沒有了。
與人交往不可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有情有義的人,什么時候都會收到情義的回報。有句廣告詞說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眾人拾柴前行,前途才會一片光明。
【感悟】
過河拆橋,拆了自己的退路,又堵了自己的去路。
時時牢記別人的好,懂得飲水思源的人,生活不會虧待他們,人們不會拋棄他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