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紅軍被打得那么慘,林彪看見革命只剩下星星點點小紅苗,問紅旗到底能抗多久,毛澤東是怎么回答他的?毛澤東心里也許在打鼓,但嘴上可不能服軟,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出來了。無論他當時是否已經預料到未來,但在當時情況下,沒有退路,不硬挺不行。紅軍處境艱難,但毛澤東的反應卻好像勝券在握。他一定是微笑著,甚至大笑著對衣衫不整的部屬這樣宣布:“革命如初生的嬰兒,勝利是屬于我們的!這就是成功者的氣質。職場中,類似紅軍過草地的事并非沒有,無論處境多么困難,多么糟糕,都要有信心,哪怕知道明天你就會被解雇,今天你即使裝,也得微笑著似乎胸有成竹,一切盡在預料掌握之中。
一個積極心態的人,才可能是真正和持久的成功者,他們不會說“我無能為力”,而是說“盡力嘗試有無其他可能性”;他們不會說“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而是說“我可以選擇不同的作風”;他們不會說“他使我怒不可遏”,而是說“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說“他們不會接受的”,而是說“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達方式”;他們不會說“我被迫……”,而是說“我能選擇恰當的回應”;他們不會說“我不能”,而是說“我選擇”;他們不會說“我必須,我不得不”,而是說“我情愿”;他們不會說“如果”,而是說“我打算……”。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語言,這不僅僅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在別人的眼里,它們代表著你是哪一類人,代表著你的心態與思維方式,甚至你的個性。使用積極的表達方式,就代表著你是一個主動積極、勇于負責的人。許多人的晉升,并不完全由于能力,更多是因為良好成熟的心態與心胸。
一位員工在工作時間向上司請假,因為他想去與朋友聚會,但公司正在進行培訓,希望員工能有所收獲。主管問他:“不去有什么后果嗎?員工說:“老同學們會把我‘開除’。”主管說:“可是缺席培訓有什么后果你知道嗎?員工想了想,說:“你不會開除我吧。”主管搖搖頭,員工又想了想,說:“我失去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主管問他:“那你還要去參加同學聚會嗎?員工說:“我真的沒有辦法不去,都是多年沒見的老同學,來一次不容易。”主管說:“不錯,所以你必須做個決定。我知道,如果是我,也會選擇與老同學見面,但你絕不要說你是被迫去的,不能不去。”
2000年3月中日足球對抗賽之前,李響擔心中國隊打不過日漸成熟的日本隊,就在國家隊離開的頭天晚上,神情緊張地問米盧中國隊能不能贏球,米盧糾正了她的話:“你應該說預祝中國隊打出一場漂亮的比賽。”米盧是對的,能不能贏球誰也說不誰,但沒有積極的心態,想贏球不是更困難嗎?積極的公眾形像,就從積極的心態和語言方式開始展現。每次各類大賽,看到韓國、日本等隊自信滿滿,令人未戰先寒,而反觀2004年一場賽事,中國隊雖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某些足壇領導還要積極辟謠,矢口否認說過中國隊一定能奪冠的話,真不知是何心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