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識偏食癥
你應該還記得,八九年前。
手機還沒這么智能,網絡還沒那么發達。那時候,很多學習者都喜歡去逛書店。
我有個癖好,看書之外,我還喜歡“偷窺”別人讀什么書。
“偷窺”中我發現,不論在廣州購書中心,廣州圖書館,還是學校的圖書館,大家通常都是去找自己愛好的,或者專業相關的書籍。
走進圖書館,先迅速走到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書架前,停下來慢慢找。
如果經過非自己專業和興趣的書架,要么忽視而過,要么隨便看看,甚至有人厭煩地快步走開。
除非是暢銷書,或者被包裝吸引了,跟風讀一下。除此,基本上不會去碰與自己不相干的書籍。
不知是否有人研究過這種行為,我書讀得少,還沒發現。我自己給這種現象命名:“知識偏食癥”。
一般人只挑和自己有關、有興趣的知識進行學習。
這就類似人在飲食上的偏食、挑食,喜歡的就狂吃,不喜歡的點滴不入口。不小心吃了點,還覺得惡心,要拼命吐掉。
知識偏食、挑食的結果,就導致知識和思維的“營養不良”。
如果你也有“知識挑食”的習慣,那么你可能已經“思維營養不良”,導致你不是“高效率的學習者”和“高生產力的工作者”。
二 這招很“土”,卻能立方級突破你的思維界限
說實話,我們對所謂的思維力,學習力,記憶力等等,都不會太在乎。
我們在乎的是,如何付出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創造最大價值和財富,實現自由人生,瀟灑生活。
我們更希望自己是“高生產力的工作者”,做一件工作的效率,比一般人高10倍,20倍。
如果有一種簡單的方式,
能讓你的思維界限,立方級突破,讓你成為高效率的人……
但,這個方法很“土”,
也許會令身邊的人感到很詫異,甚至嘲笑,誤解你……
這樣的事,你還敢去堅持嗎?
好啦,不嚇唬你了。我只是想讓“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能夠重視這個“超級簡單”的方法。
這個“打通思維界限”的方法,叫“跨界深度閱讀”。
網絡上流傳這樣的說法,我們的智商足夠應付世上95%的事情。
很多看起來,必須是天才級別才能做的事情,其實我們如果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積累十倍百倍千倍的知識,我們也可以做到。
于是,又有一句流傳的話:我們的努力程度之低,還沒到拼智商的地步。
很多人總覺得努力很多之后,沒啥成長。困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對,智商不夠,思維不行。
其實,是努力遠遠不夠,他們十次八次的努力,就以為是“做了很多”。
真正的努力,最少是百次千次以上的。比起真正努力的人,你努力的量級,根本可以忽略不計。
跨界深度閱讀
跨界:跳出自己專業,去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和自己專業差異較大的領域。
如果你是醫生,可以去學習營銷,會計,建筑等知識。如果你是銷售人員,不妨讀讀心理學,文案寫作。如果你是技術人員,可以跨界去學演講……
深度:不是走馬觀花,隨便看看。而是認真去理解,品讀,思考,吸收有價值的思維養分。
閱讀:不需要全面系統學習一個新的領域,而是以一種閱讀的方式,碎片式輕松地去閱讀。因為不是要進入這個行業,而是從這個行業中抽取出自己所欠缺的思維養分。
簡單來講,就是選擇平時少接觸過的知識,找有用的片段知識,去深入學習并吸收其中的“思維養分”,讓自己的思維更健康,全面成長。
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堅持起來,很多人第一天就放棄了。
正如你平時不愛吃的食物,現在讓你每天吃一點點。明知對身體有益,但卻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哪怕只是吃一點點而已。
三 一萬小時的天才之路
我從2012年開始,就被迫做“跨界深度閱讀”的事情。
為什么說是被迫?
當年,剛辭去企業培訓師工作,選擇協助兄長林約韓(11年專研腦力教育,資深記憶專家)創立記憶宮殿,從事腦力教育培訓工作。
有兩條路擺在我面前,一是努力訓練競技記憶,去參加比賽,爭取記憶大師頭銜,成為腦力明星。二是選擇應用記憶,以實用、應試等領域去研究記憶術。
我選擇了后者,不是因為更有前途,只是當時覺得,要我花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去沖刺世界頂級的記憶比賽,慘過去考研,太痛苦了。
所以選擇一條看起來簡單的路。
可是,應用記憶領域,并不好混。幾乎連續兩三年時間,我每天要面對不同領域的學員咨詢,今天有人問建造師考點怎么記,明天有人問醫學知識,后天有人問金融的……
后來,我就干脆建立一個微課堂,把學員咨詢的各個專業的片段知識,全部錄成視頻,方便重復問題的學員學習。
就這樣,我幾年時間在跨界學習。
每天最少4個小時,面對不同領域的片段知識。不僅要認真去學習,還要記住,并且教會學員怎么記。
一開始,面對那些我從來沒接觸過的知識,特別是建筑類、會計類的,對我來說就像肥豬肉,吃進去就想吐出來。
現在,隨便給我什么你認為很難記憶的專業知識,我都有辦法輕松記下來。
并不是因為我很厲害,而是因為我幾年下來,積累多個不同領域的知識,建立了基本的學習思維。
因此,我很快就能理解并且記憶。
這段歷程,最少有1000-2000小時的跨界知識累積。按照《1萬小時天才定律》,我已經跑完10%的天才之路,完全是血拼出來的。
我也明白了,慢慢堅持,才是最快的方式。
思維的改變,是一種生命的蛻變。
如果你能夠堅持做到,
每天花1小時,去深度閱讀一個跨領域的知識,堅持21天以上,你的知識面會平方增長,你的思維會立方級倍增。
若能堅持2-3年,達到1000小時的積累,你將會成為“專家級人物”。
不要覺得3年太久,想想你3年前在做什么,你就會發現,時間過得太快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是不是經常看了一本書,但老是抓不住書的中心和重點,總感覺似懂非懂,而有些人不僅看得比你快,而且還能聽他們講的頭頭是道。這其實是用的方法不同造成的。就像是騎自行車和開汽車的區別,自行車騎的飛快,汽車一腳油門分分鐘就能超越你。看到這里是不是想讓自己的思維也升升級,從自行車升級到汽車。有一所思維的駕校就在這里等著你。加微信boziyishang100,讓思維有質的飛躍。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