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別你充滿“控制”的人生!
你幾乎很少活在當下。因為今天早上起來時,你匆匆地吃早餐,這樣才能匆匆地趕上地鐵;趕上了地鐵,你才能匆匆地開始一上午的忙碌。你告訴自己說:“只有我白天抓緊時間,然后盡可能往前趕,才可能趕快把這個項目做完,這樣才能盡快接手下一個項目。”你匆匆忙完一天的工作,只為匆匆趕到家去看你愛的電視劇。你甚至匆匆地看著你愛的電視劇,不耐煩地快進,快進,跳過所有你覺得無聊的情節,這樣你才能匆匆地看完它,然后匆匆地上床睡覺。在睡夢中計劃你即將到來的匆匆的明天。
你以為你僅僅有一天是這樣嗎?
不,其實你從來都沒有開始真正生活。
從小父母就告訴你: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為了在這個社會的排名,為了不落入這個世界的“最底層”,從中學開始你就努力學習。你讀著一本本的“世界名著”,并不是因為它們有多么讓你陶醉,而是因為它們是“世界名校必讀文學”;你買來額外的輔導書,做著“黃岡中學考試秘籍”,并不是你在解著一道道類似的題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樂趣,而是因為重復地做題可以提高你在考試中的解題速度。
跟媽媽聊天?——那絕對是浪費時間!
談戀愛?——天啊,你想毀掉我的大好前途嗎?!
參加公益活動?——請問這個在高考中可以加分嗎?
終于,你結束了每天都為生命中那“最重要的考試”的生活。但短暫的放松之后,你又回到了從前的模式:大學畢業了我要干什么?當然是成為“精英”!于是你開始問學長學姐,向他們請教如何打造你的簡歷?做什么事情好找工作?世界500強的企業要怎么進?這個世界對于“成功人士”的標準你都要符合——有錢,有房,有車,好工作,好老婆,好孩子!
你根本停不下來!吃早餐時你在計劃今天做什么;上班路上你在盤算著等會兒開會時自己的發言;坐在辦公室里你在思考明年要不要跳槽;同事跟你分享她懷孕的好消息時,你在思考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有孩子;妻子打電話給你,傾訴她今天上班遇到的不愉快時,你在想“這有啥好抱怨的”;晚上回到家你跟孩子一起打游戲時,腦中不停浮現的聲音是“為什么我還在浪費時間,公司的報表還沒有做”!
你想控制你人生的每一步——好像你再努力一點,就“總有一天”,能夠到達你夢想中“幸福的彼岸”。但不知道為什么,你的人生好像總個讓你惴惴不安的聲音,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你躺在那里,內心有個空洞在啃食著這看似平靜的夜晚:我做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好。
你也開始困惑,甚至恐慌:為什么別人覺得我什么都擁有了,可是我一點都不快樂?
有人告訴你要做加法:去健身,去跑步,去旅游!
有人告訴你要做減法:要斷舍離,要學會整理,要時間管理!
但我只想告訴你:你最應該學會的,是放下自己的控制!
也許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放下”
此刻你可能覺得我瘋了:“什么,你要我放下自己的控制?那不就等于是放棄我的人生嗎?!”
是的,我就是要你放下自己的控制,而且是徹底地學會放下。但很可惜的是,你理解的“放下”,跟我所說的“放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其實我是一個比較容易焦慮的人。從小如果一次期末考試沒有考好,我不僅僅會沮喪,而且會非常焦慮:天啊,考這么差,考不上好大學怎么辦?我曾經無數次地反思自己之前的叛逆,并且“控訴”那是因為我媽媽的“控制”。但現在想想,其實我完全習得了這種控制。
我需要“控制”我的情緒,所以如果我感到沮喪或者恐懼,這些都是“不好”的情緒,是我需要通過“控制”去擺脫的情緒。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我是如何用這種控制讓自己抓狂的!因為情緒就是這樣,當我們越是想擺脫某種情緒時,我們越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記得高三的時候,因為想“擺脫”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緒,我甚至無法好好去上學,在所謂的“最關鍵”的時期,整整有1個月沒有去上學。
然而這僅僅是“控制”給我帶來困擾的開始。后來,我必須“控制”自己的時間,必須“控制”自己的成績,必須“控制”自己的體重,必須“控制”自己的拖延癥。
在我學心理學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是那個“擁有著一切”,卻并不真正感到快樂的人。我總是隱約地感覺到緊張,因為總有些事情可能不按照我控制的方向走:我安排這個時間洗衣服,卻發現洗衣機壞了;我為了考試復習了很久的“重點”,結果考試的時候一個都沒考;我喜歡的人,也沒有如愿以償的喜歡我;我期待的掌聲,也并沒有出現在我跑過終點的時刻……
我跟媽媽聊天時焦慮,因為我要寫文章;我寫文章時焦慮,因為還要看書;我看書時焦慮,因為晚上我還要準備明天的課;我上課時焦慮,因為昨天大家交上來的作業我還沒來得及看;我連回復別人微信都很焦慮,因為我感覺我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究竟怎樣,才算是放下我們的控制?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