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說是一個日本人,工作是洗廁所,她洗的不是一般的干凈,而是可以舀起來喝。后來那人便成了日本的郵政大臣。
于是一些人就說了,細節決定成敗啊,從她洗廁所就注定要成為一個郵政大臣。可是如果反過來呢,如果她不愿洗廁所,或者洗得不那么干凈就不能成為郵政大臣了嗎?我看未必。班超投筆從戎而立功封候,魯迅棄衣從文而終成一代文豪,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們不愿意在別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難道還有錯嗎?古今中外,不茍小節的成功者比比皆是,他們更能明白自己生來是干什么的。歐元之父”蒙代爾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他喜歡獨自一個人在鄉間別墅看電視、飲酒。有時,他連信也懶得看,以至自己成為計量經濟學會會員都不知道,生活散淡的蒙代爾學術上卻很嚴謹。劉國梁是乒乓隊里公認的生活上最懶的人,可以說走進他的房間到處是“雷”,經常讓你無法下腳。從他的成績也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要洗出可以喝的廁所水,我想起碼要四個小時嗎,這四個小時,只為了檢驗廁所水可以喝,但可笑的是廁所不是喝的!如此,時間的白白浪費了。
奇怪的是,喝廁所水竟成了中國一些企業的文化,不知那些老板們是怎么想的,好像外國的東西就很先進,不知你們是如此的膚淺和無知。生搬硬套,更是踐踏了員工的尊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