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剛換了工作,對安全感有了一些特別的感悟。
大學找工作那會,面對即將踏入社會的惶恐不安,眼看著班級同學都一個個找到了像樣的工作,心里十分著急,因為自己手里一個offer還沒有。
天天就盼著能找到個好工作,仿佛那樣心里才踏實,才有安全感。
后來畢業之前,工作是找到了,而且看上去還不錯,等到踏上工作崗位了,卻又開始不安了。
你會看到身邊永遠有比你積極上進的同事,你會看到朋友圈里哪個大學同學又升職加薪了……
如此種種都會讓你覺得人生永遠是戰場,馬不停蹄地在追趕。
到底在追趕什么呢?
說不清。
在工作兩年半后,經過權衡利弊,我辭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換了一家看起來更加輕松穩定的單位。
很多前同事知道后來向我道喜,紛紛表示很羨慕我,再也沒有各種指標和業績的壓力,從此可以輕輕松松的了,女孩子家家的,多好。
是啊,原本我也是這樣認為,可是當我真正從原單位辭職后,踏出工作兩年多的單位大門的時候,我突然又迷茫了。
沒錯,還是迷茫,可是這不應該啊,本來換個穩定的工作我應該更加踏實才對,怎么還是會有不安全感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復雜的心情,我決定請假在家休整一周,想把自己狀態調整過來再去新單位上班。
就在這一周里的某一天,我終于想通了:
寄希望于外界,無論是工作還是他人,都不可能真正給到你安全感,只有發自內心的自信,只有具備實實在在能夠支撐自己面對各種變故的能力,你才可能踏實,不去多想,不去在意安全感的問題。
要說安全感?
其實人生本不安全。
02
最近朋友推薦我看了本書,是韓梅梅的《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
書中關于安全感,這樣寫道:
人生,本不安全。
每個人都焦慮,每個人都有無法解決的難題。
如果一個人,他能勇敢一點,能正確地對待得到和失去,那他就不會時刻需要安全感。
他知道,自己本來就擁有的不多,得到的,都應該感激;失去的,都是正常。
在失去之前,他不會把那個結果想得無比痛苦和沉重。
他坦然接受。
要做一個自帶安全感的人,一定會接受隨時可以失去的現實。
充分認識到人生不安全之后,正確對待我們苦苦追求的財富、名聲、愛情。
趕快醒悟,沒有什么東西是永遠屬于你的,對生活當下的感知,才是最珍貴的。
看了這段話,真是不能更贊同了。
說回到自己身上,換工作之后我并沒有因為這份工作本身而帶給我更多踏實感。
反而會有一些局促不安,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慢慢調整過來才明白,說到底是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不夠。
03
雖然人生本不安全,但我們還是需要一些安全感來聊以自慰。
這樣的安全感從哪里來,最好是從我們自己來。
要做一個自帶安全感的人。
這樣的人,一定有一顆穩定的內心,因為不安基本上都是源自內心。也有時候,不安來自于身邊的“標準”束縛。
比如總會有人說你要找一份公務員的工作才安穩,你要在30歲以前結婚才最好……
于是,我們在意別人的看法,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做,最終越來越不安。
所以,說到底,你得有自己的“標準”,沒有錢,也可以活的自由,相貌平平,也可以活的漂亮。
情感上,自給自足:
對擁有的,不沾沾自喜;
對失去的,不害怕難過;
對不屬于自己的,不強求;
對未來,也沒有什么好畏懼的。
只有內心安穩強大了,才不會困惑,它自然會生長出安全感來。
一個自帶安全感的人,對他人不會有太多的索取。
也沒有什么攀比之心,不是別人有的東西,自己就必須要擁有。
所有的驚喜,都是額外的東西,求之不得,才會沒有安全感,少要一些,就行了。
有時候,我們會希望自己能掌控一切,覺得要是一切都能如自己所愿就好了。
這種感覺被錯認為叫安全感,但事實上,很多事情你根本無法掌控。
放下掌控之心,坦然接受人生的不確定,才會越來越有安全感。
04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工作競爭壓力大就想換一份穩定的,找男朋友就要找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要自己存很多很多錢才會有所謂的安全感……
其實這些所謂的穩定都可以在某一天因為某個原因而打破,并非一勞永逸。
而且當你達到某個看似可以滿足自己安全感的小目標的時候,又會從其他方面滋生出新的不安全感,又會需要去做其他事情來滿足。
如此看來,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征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安全感會產生也會被消耗,不會有完全安全的那一天。
人生就是一場現場直播,再聰明的人也無法預知未來。
所以,人生并不安全,天災人禍不知何時就可能會發生。
我們每個人說到底能擁有的只有當下,只有我們自己。
那真正發自內心的安全感也只能由活著的每一天,由我們自己來提供。
人總是覺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因為那承載了自己的美好遐想。
不安全也是一種美,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充滿可能。
多一份安全感,就會少一份驚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