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節假期一結束,閨蜜桃子把女兒陽陽的古箏課停了,這下,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炸了鍋。
要知道,陽陽小小年紀已經考完古箏業余級十級,接下來就可以考專業級,然后就可以考表演級,桃子這一個停課決定,怎么看都像是把陽陽的大好前程給斷送了。
這個說:“你怎么能這個時候停課呢?這不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了嗎?”
那個說:“孩子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現在受苦就是為了將來可以一步登天啊!”
這個勸:“無論如何都要下狠心,虎父才能無犬子!”
那個哄:“已經休息了一個假期了,完全可以繼續上課啊!”
……
桃子說,這些日子被親戚朋友的語言轟炸搞得疲憊不堪,恨不得生出一萬張嘴求大家不要評論自己的決定,不要干涉陽陽的興趣。
桃子說,陽陽學古箏學得并不開心,雖然被桃子逼著也會練琴,可是活潑好動的陽陽坐下來彈古箏鮮少有耐心,卻愿意自己苦練民族舞的基本功,她真正的興趣在跳舞上。
已經考過了十級還是沒讓孩子真正愛上古箏,何況本身自己也沒有寄托讓孩子成名成家的期望,看陽陽學得那么痛苦,幾經權衡,桃子才決定不讓陽陽繼續學古箏了,改讓孩子學點她真正感興趣的民族舞。
知道這個消息的陽陽開心得忘乎所以,抱著媽媽的腿撒嬌:“媽媽,您同意讓我學民族舞了嗎?您真的同意了嗎?我終于可以不練古箏了嗎?”
桃子說,陽陽當時的表情把她融化了,讓她更加確信她的適時放棄是對的。
“為什么大家都愛評價別人的生活呢?他們不知道他們認為的前途不一定是我們的前途,他們認為的幸福也不一定是我們的幸福嗎?!”桃子無奈地說。
桃子的話我深以為是。
02
其實,我有桃子這個想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我喜歡寫日記,記錄自己認為值得記錄的事件或者感覺,后來很少用筆書寫,但記日記這個習慣倒是保留下來了。
每天上班之外,我喜歡在電腦上寫字。有些文字能發表能給我帶來稿費收入,有些文字發表不了,但我并不在意寫文字時心里的感覺,文字對我的意義就像魔法棒,郁結可以排解,快樂可以加倍,思路可以捋順,這就足夠了。
對這些文字我并沒有附加什么必須要兌現稿費的奢望,所以稿費對我就是生活對我的獎賞,哪怕僅僅收到10塊錢的匯款單,我也像撿到寶一樣,開心得忘乎所以。
可是我這點愛好對親朋好友來說,是個無法接受的可怕事情。
這個說:“有這時間,你干點別的不好嗎?哪怕你去做個美甲,讓自己精致一點也行啊!”
那個說:“上班已經夠辛苦了,還要寫字來浪費腦細胞,何苦呢?”
這個說:“寫的東西又換不來錢,你浪費那時間干啥?”
……
我想說,不喜歡美甲難道有罪嗎?
誰規定女人的閑暇時間只有美個甲這種方式?
喜歡自己寫點文字難道有罪嗎?
誰規定當不了作家的人就不能親近文字?
喜歡匯款單難道有罪嗎?
誰規定我不可以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賺點零花錢?
可是這些話,我沒有辦法給所有人解釋。
當我十指翩飛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文字對我已經是記錄,我記錄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記錄感動自己的絲絲快樂,記錄世間溫暖的分分秒秒,留待老后做取暖的柴薪,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好。
更美妙的體驗在于,多年以后,當我衰老到很多事情都無法記起的時候,文字就是憑證,它可以讓我重回昔日,我可以在文字里努力尋找一種回憶,那不曾流逝的生活的痕跡會因為文字一點點復原,我可以憑借文字觸摸到被記憶浸泡得如此柔軟的心。
如果時光真的是一把會生銹的鎖,但文字卻能幫我鎖住思念、鎖住記憶、鎖住美好、鎖住流轉的時光。所以,文字對我是難得的幸福,我并不認為因為這個愛好錯過了美甲、美容的時間很虧,我更不認為寫字是一種煎熬,是一種需要被人同情的愛好。
所以,我也不希望別人指點我的生活,更不希望別人打擊我的愛好。
03
前幾天,微博熱搜榜上一條消息也讓我很感慨。內容是昔日的童星金銘一頭短發素顏低調現身機場,自己辦理拖運手續,在人群中穿梭卻沒什么人認出來。
從金銘曾演過《婉君》《雪珂》《青青河邊草》等多部瓊瑤電視劇開始,從她“小婉君”“小雨點”兩個經典角色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童星開始,再與現在爆紅的童星們一對比,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于是,金銘瞬間成了“被可憐”的對象,小編們附上一句同情的話“星光黯淡無人識”,金銘本人也因為意外登頂微博熱搜榜,驚訝發微博:“出啥事了?”
很多網友嘲諷金銘“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更有人將她歸為“長殘”的童星,更有人同情她當年的家喻戶曉與如今的泯然路人。
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長大后的金銘以學業為重,放棄就讀藝術類院校的機會,考進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是典型的學霸,大學畢業后才重返演藝圈拍戲、演話劇、做主持人。
金銘個人覺得自己小時候能夠參演瓊瑤劇不是因為自己的演技有多棒,而是因為幸運。
所謂的紅與不紅都是媒體的解讀,就她個人而言從來沒想過要大紅大紫,她認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文藝工作者,演戲也好,主持也罷,僅僅是一種工作,并不存在網友口中所說的長大后轉型失敗。
她本人可以樂在其中,為什么一眾吃瓜群眾卻要痛心疾首?
她并不以演藝事業為最終目標,為什么一眾吃瓜群眾卻要參與她的職業規劃?
生活終究是人家自己過的,吃瓜群眾們認為的“星光熠熠”的幸福也許并不是人家所在意的幸福。
04
可是,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曾像評價金銘的吃瓜群眾一樣評價別人的生活?
我們總是有一種習慣,用自己認為的幸福來評價別人的幸福,用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別人是不是值得。
我們總在不經意間評價別人的生活,用自己的衡量標準衡量別人的生活規則,用自己的幸福觀來丈量別人的幸福深度,于是得出“你這樣做很可憐”“你現在這狀況很差”“你不應該這樣子”之類的結論。
于是,苦口婆心地指點別人的決定,煽風點火地糾正別人的偏差,志得意滿地引領別人的未來。
殊不知,你不是別人,你更不可能理解別人的生活,你不可能真正理解別人的喜怒哀樂,更不可能真正對別人的幸福感同身受。
也許你所認為的幸福對別人來說一文不值,也許你所認為的痛苦對別人來說甘之如飴,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因為生活是別人的,路是由別人選擇的。
你評價別人生活的樣子,暴露了你的修養。一個人最大的惡意,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別人,一個人最大的善意,是真心理解別人的幸福并祝福人家幸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