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即 不成功,便成仁 。
意為凡做事就有風險,這是說干大事的人要執著努力。比如丟了命,雖然沒有成功,卻也能成就“仁”。有舍生取義的意思。
簡單地說,“仁”就是仁德。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想人人都想成功,但您課堂上說不是人人都想成功,我不懂?
答:不成功,便成仁。
一位平凡的母親,成功嗎?當然,成功生兒育女。環衛工人成功打掃衛生;醫生成功治理病人;教師成功 教育學生;戰士成功守衛邊疆--------
從這個角度看,每一個人,只要盡本分,就是成功的!
但是,我們常言成功,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功成名就,鶴立雞群,非同凡響,比如,當了高官,出了大名,發了大財。
是不是人人都想成功呢?
我想不是,有些人,并不巴望自己將成為什么出名人士,只是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至于結果如何,順其自然。
我倒覺得,與其絞盡腦汁渴望成功,不如踏踏實實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成不成功無所謂,盡不盡職才是關鍵!
標新立異想成功,或許有意栽花花不發;不巴望成功與名利,扎扎實實走自己的路,或許無意插柳柳成蔭。
只是,即便獲得了名譽,心里并不以之為豪,因為,我們畢竟不是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活,只是為了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