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拍一個微電影,于是約了制作公司的人過來聊創意。對方說老總和副總親自過來,沒想到見面看到的是四個年輕帥氣的小伙子。他們公司是幾個80后創建的,成立短短三年時間已經在業內頗有口碑——至少我所了解到的幾家國內大型企業和我所熟知的一些朋友的公司和老板個人的片子都是他們做的。看完作品,也確實讓人很有感覺,于是很快就把合作確定下來了。
午飯時和他們公司創始人——一個1982年的帥哥,聊起一些個人的故事。他告訴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他睡了兩年的辦公室,因為北京的時間成本太高了——他經常要工作到半夜3點,又希望第二天一大早全體員工已經看到他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公司。現在團隊成型了,卻仍然每天睡不滿5個小時。
我一方面震撼于同齡人的努力和成就——這是我遠遠比不上的;另一方面在思考另一個問題:這個代價值得嗎?我幾乎已經可以看到這樣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會帶來怎樣的健康問題,于是很直接地給了對方一個忠告:猝死的人,沒有一個是想到自己會死的。沒想到我剛說完,對方的副總就告訴我,他一個朋友,30出頭,剪了一夜片子以后被人發現趴在工作臺上,已經渾身冰冷。
我又想起來上個月接待的一個客戶,35、36歲的樣子,生意橫跨能源、地產、金融三大行業,手下員工6000多人,身價自然不菲,還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妻子。但是他告訴我,他32歲的時候就已經裝上了一個心臟支架,現在仍然每天服用各種藥物。他找到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停止服藥的同時保持指標正常。
我自己2011年從上一家公司辭職來到北京,就是因為不愿意這樣下去。2010年,我出差不低于280天,飛遍了大半個中國,讓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變成細分行業中數得上名字的操盤手之一。代價是身心疲憊不堪,還讓沉寂了幾年的老毛病重新露頭了。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換一份收入低一點、舞臺小一點,但是能讓自己更好活著的工作。
我們到底要怎樣的生活?我不愿意面對這樣的選擇:事業、金錢、家庭、健康、生活趣味到底要哪個?哪一個我都想要,哪一個都不愿意放棄。當然,這本身也是一種選擇。作出這種選擇的時候,自己就得知道,哪一種都別要得太多。
年紀輕輕的時候,夢想做一個商業領袖;后來接觸了一些真正的商業領袖以后才知道,選擇這種結果就意味著放棄幾乎所有俗世的生活樂趣。但是,我也不愿意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盡管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自己相處。
在有意義和有意思之間存在一個數軸,我沒有那么大的能力跨在兩個端點之上,于是只能在其中找到一個我自己舒適的坐標。
在選擇自己生活的這個問題上,難點之一是如何面對別人給的刺激。看到別人擁有更多的錢,或者更多的時間,或者更自由的狀態,或者更光鮮的生活方式,人難免受點小刺激。不過,始終要知道自己選的是什么,它的代價是什么,并且不后悔。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