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說:“在我們的精神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
然而,我個人卻恰好與其相反。在我的世界里,有著美麗的風景:藍天懷抱著白云,竹屋面向著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溪流的對面是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地,紅花點綴,幾只蝴蝶尋覓著自己想要的花瓣。在這美景中,只有我一人,或于竹屋休憩,或于樹下乘涼,或于溪前戲水,或于橋上觀望,又或于草地奔跑,累了便躺下沐浴陽光。一個人享受著這靜謐、自由,無比愜意。
我不需要別人進入我的世界,也幾乎禁止了他人進入我的世界。一是因為,即使他們進入了我的世界也不會懂我,畢竟,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懂別人,也沒有一個人會對他人展示最完全的自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隱私。二是因為,自己一個人最自由,沒有爭吵,沒有牽絆,可以隨性而為,毫無顧忌。在現實的大世界里,我們身邊已經有很多人了,有很多事了,又何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增添那些呢?在一個外界的大世界里,我們經歷世事,直到人生盡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享受最干凈的環境,綻放最自然的自我,靈魂安然的生活。
大多時候,我的靈魂和我的肉身一同生活在大世界里,每天和身邊的人一起瘋。偶爾,我的靈魂會進入我的小世界,在大世界里的我就會沉靜。有時,我貪戀小世界的靜謐,大世界里的我就會太過安靜,我的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因為我在情緒高昂的時候工作效率會高些),我的肉身覺得太安靜,就會想要靈魂回來一起歡笑著度過短暫的一天。而有時,我由于某些文字(例如白落梅寫的)陷進某種低沉時,我的靈魂也會進入我的小世界,安靜著,沉默?;蛟S不用太長時間,靈魂沉默夠了就自己出來了,而有時它許久都無法自拔,于是我的肉身開始牽引著靈魂出來,開始自我拯救,拯救的時間有長有短。
畢淑敏喜歡說自拔,而我喜歡說自我拯救?;蛟S是我覺得我的程度很深吧。不過她的自拔是說塵世中的人們不要淪陷于生活的壓力,要解放自己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但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塵世中的自己要好好地生活。
小世界的滋生,是在我高二下學期以及高三的時候。那段時間,我把自己的內心封起來,不去打打鬧鬧,在學習上掙扎,一直清心。畢業了,進大學了,我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那種清心,習慣了一個人,習慣了內心里擁有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在看了武俠小說后我知道了小世界,我認為主角身體里的小世界就像我內心里的小世界。于是我開始將自己的內心以小世界來劃分,將最真最深層的自我圈出來成為一個小世界,從外看有著透明的結界,而進入其中卻是廣袤無垠。其他的地方便是被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來存儲著大世界不同的信息。有時候碰到了一些人,或是知己,或是崇拜的人,我會再從其他地方清出一個地方成為一個小世界來裝下他們,只是這樣的少而又少。有些人,我們很少聯系,但因為某些愛好,我永遠會為他們建立一個世界,那是特殊的存在。
這就是我內心的世界。隨著我的成長,我對自己內心的世界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能清晰地形容自己的世界。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雙重性格,但是后來知道不是,只是我想得更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