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我們生怕答錯所以不敢舉手,最終發現舉手回答的同學全打錯,而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年輕時候看到自己心儀的女孩,可生怕被拒絕,寫了很多情書卻不敢交給對方;
上班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所以不敢在會上提意見,最終專業能力比自己差的都高升為自己的領導了;
現在,寧愿憋屈地忍受一份自己壓根就不喜歡的工作也不敢辭職,因為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還怕別人罵自己傻......
Cindy(化名)是我們公司的一名內貿業務,有5年的快消品從業經驗,商務范兒十足,人資認為銷售的崗位技能都是相通的,于是予以錄用,而Cindy自己也信心滿滿,因為新能源行業是政府大力支持的行業。
可試用期到的時候,Cindy卻被刷了下來,聊天中才得知她的情況:三個月以來,她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專業知識和產品的各種技術參數,我知道她是新人里最勤奮的。她準備了不少客戶名單,可每次正當聯系客戶的時候,她又擔心客戶問的問題自己解答不了,于是干脆就拖到第二天,她說她的內心很挫敗,而越挫敗越不敢聯系客戶,于是帶來了更大的失落感,如此往復,惡性循環,從加入公司時的熱情高漲到最終灰溜溜地被辭退。
拖延的核心基因就是恐懼,我們都知道拖延沒有好下場,但比起失敗所帶來的恐懼,我們更喜歡選擇逃避和拖延,因為拖延的痛苦遠遠沒有失敗的痛苦來的那么猛。所以,我們經常無意間陷入各種拖延的怪圈。
明確目的,轉換焦點,找到樂趣所在
與生俱來的人性,即“本我”是貪圖享樂的,我們都希望心想事成,怎么開心怎么來!
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通常表現出高漲的情緒和熱情,所以,與其強迫自己咬著牙含著淚地去堅持,還不如換個角度,把它變成一件好玩有趣的事情!
怎么做呢?
害怕風險和傷害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的正常思維方式是凡事立即想到風險,潛意識特別希望維持現有的可控狀態。所以,我們要跟自己進行深度溝通,“我聯系客戶因為我要賺錢,賺錢的目的是為了養家、為了購物或者為了旅行(越深入越好).....總之可以讓‘你’(天性的自我)變得更好”。
即告訴自己“這個行動是安全的,不必擔心!”
每次當你感到害怕的時候,你都應該進行深度自我對話,先把自己的顧慮搞定了,才能真正把焦點聚焦到美好的一面,你就會很有行動力。
給獎賞
動物性的我,即“本我”提供原始驅動力,比如想要生活過得更好,想要更帥的男朋友或女朋友。
就像小動物一樣,一個給它東西吃的動作可以把它騙過來,但騙了幾次以后它就不來了。我們也一樣,在不斷地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要定期給自己獎賞,不然另一個“我”就會跟我們對著干。
獎勵的核心方法是,分拆目標且保證具體,具體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覺得確實得到了獎賞:
比如持續健身1年的目標是減去12斤的體重,那么每個月的目標就是減1斤。但如果你沒有目標的話,就談不上目標分拆和具體,也許2個月就放棄了。
減少誘惑
如果豬八戒沒有遇見那么多美女,那么他就不會經常被虐。
同理,如果你每次看書或者工作的時候,能把手機關掉,把吸引你注意力的東西放到其它地方,那么你就不會經常被引誘。
我有類似的經歷,當我在思考且沒有頭緒的時候就會玩弄一下手機,突然發現有人給我發信息就聊上三五分鐘,無意間點開一個視頻,半小時就沒了,然后就該睡覺了。
不要老是批評自己
人是社會性動物,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最好就是完美。
總有不少人經常責備自己,責備越多越不喜歡自己,最終演變成“我就是這樣的人”而劇終。
馭爺覺得檢討是必須的,但每次檢討完自己的時候要挖掘自己的優點,而且優點總要比缺點多1-3個,這才是真正修煉“不高看自己,同時也不低估自己”的方法。
打理好喜悅感
大家發現沒,人在開心的時候,啥都好說,而且干勁十足,所以要經常讓自己保持這樣的狀態。
怎么做呢?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在當下,做好自我定位,不管自己遇到什么事情,全然地活在當下,當你不逃避不退縮且坦然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充滿了力量,不信試試看。
最后,我相信命好不如習慣好,因為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反應和動作,你經常凌晨2點睡覺,那么你的潛意識就會習慣性地默認你2點才睡覺,這也是為什么倒時差需要一個過程的原因。
所以,戰拖最好的方法是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就好比一個國家,要是沒有法律,那么它絕對是混亂不堪的,如果我們沒有規矩,那么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混亂不堪的濫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