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書——《成功心理學:發(fā)現(xiàn)生活與工作的意義》,瞬間對這種帶著理論的書籍路轉(zhuǎn)粉,雖然,有時候帶有理論的東西容易令人感覺有點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只有不斷地去學習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才能學習到更多新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我接下這些社科類書籍并寫書評的原因之一。
以前的我除了看言情小說還真是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當然,我趁早的轉(zhuǎn)變了自己對書籍的選擇,大概已經(jīng)有兩三年不看言情小說了。
這本書,我看到第23頁時,突然對一個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這個問題是這么問的,設想一下,如果你走完一生卻不知道內(nèi)在自我是誰,那將會怎樣?
我的第一個反映是,這是活得多么失敗啊,敢情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確實是這樣,什么都挺了解的卻翩翩不了解自己,挺懂事挺能理解別人的,特別是別人有困擾時排憂解難的那個一說一個在理,偏還到了自己這里就不能理解了。
書里給出的答案是,你將不會形成喜好、擁有夢想、設置目標或者建立關系。
不知道內(nèi)在的自己是誰,這一生,活得是多么無趣。
那么,我們要如何更好地去理解自己?
1、了解你的內(nèi)在自我
自我,即你對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有意識的個體感覺。
通俗的理解,你要清楚“我是誰?”這個問題。
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也是建立在理解自己的基礎上的,比如,我們要怎么去看待這個世界,明辨是非對錯,哪些東西對我們重要哪些不重要,什么是快樂的什么是悲傷的等等。
比如,怎么看待自己,你是怎樣一個人?
就拿我來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不管現(xiàn)狀如何糟糕,我都相信,只要愿意去堅持,以后就不會比過去還差,我喜歡寫作,我是一個熱愛創(chuàng)作的人。
你可以從很小的方面嘗試著去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我相信,這將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過程。
2、為自己樹立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即你擁有的關于你自己的所有信念。
我們可以理解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了解一下,我們擁有的特定自我形象重要領域包括:
智力能力
工作、學習和運動的能力
創(chuàng)造力、幽默感和親密關系
浪漫情調(diào)和外貌
父母關系和親密關系
社會認可/受歡迎程度
這幾個月以來,我收到許多中學生和大學生的留言與私信,他們的問題里反映出一個問題:對自己不夠自信,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容易否定自己。
每每遇到這些問題時,最容易解決的辦法就是:樹立一個自己的信念,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
比如,簡單的每天在心里重復“我可以”。那些信念不堅定的人,容易把自己的弱點放大,然后,總是覺得自己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其實,在生活里,我們可以多想想那些好事,特別是自己擅長的事情,爭取做得更好。
這時候,培養(yǎng)一項屬于自己的技能也是不錯的,書法,繪畫什么的,都可以,從這項技能里能夠去找到一種成就感,并對自己展示的形象進行加分,漸漸地,你就會越來越自信。
3、學會在不同社會角色里靈活轉(zhuǎn)換
社會角色,即規(guī)定你在社會場合和環(huán)境中如何表現(xiàn)的一套準則。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社會角色:家長、伴侶、朋友、公民、子女,學生等。
每一個角色決定了我們在不同場合里需要作出不一樣的表現(xiàn),因為表現(xiàn)的不同,我們得到的評價也會不同。
比如,有些女人,事業(yè)上做得很成功,做母親卻很失敗,或者,成為了一個慈母,卻沒有自己的事業(yè),當然,也有兩樣都做得很好的。
我們在這些身份里不斷的轉(zhuǎn)換,不可能每個角色都能做到最好,這時候,想必就要多理解自己一點,因為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但至少可以盡力去做,無愧于心。
作為學生來說,重要的是完成學習任務,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對于這些問題依舊沒有答案,是否要花一點時間好好思考一下?
當有一天,我們在這些角色里游刃有余的靈活轉(zhuǎn)變時,想必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我們對于自己要做的事,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也可以自己給予出一個清晰的評價。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更好的生活,都無比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想要成為的人,也許,此時的你生活艱難,有太多的無可奈何與身不由己,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想得很多,也許,你會只顧著拼命奔跑,努力生活,卻忘了關心一下此時的自己,忘了問一問現(xiàn)在的自己,真的快樂嗎?
你真的能夠理解自己,并深深深熱愛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