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微博,看見一件很小的事上了熱搜。
事情真的很小,就是某高校拉了一個橫幅。高校拉的橫幅千千萬萬,沒什么稀罕,但這一個,引起了鋪天蓋地的討伐。
橫幅是這么寫的:女生今天罵人,明朝怎么嫁人,就算嫁得不錯,孩子能教好嗎?
也難怪網友們忍不住罵,因為我看到這橫幅,就會想到我奶奶。
我吃飯發出聲音,她會說:吃飯這么響,將來怎么嫁得出去?
我到處瘋玩,她會說:一天到晚這么瘋,不像個女孩子,以后誰要你?
我不會穿衣打扮,她會說:都不知道打扮自己,將來怎么嫁人?
我不會做家務,她會說:什么都不會,將來結婚了怎么辦?
其實,無論奶奶還是高校橫幅,初衷應該都是想讓女生變得更好一點。可是,干嗎要扯上結婚生子呢?給人的感覺,好像女生變得更好,就是為了方便結婚生子。
曾經很多年,我身邊都充斥著這樣的聲音,相信每一個女生身邊,都會有這樣的親友存在。無論你做什么,他們都會扯上“嫁不出去”的大旗來教育你。
比如你情商有點低,說話總是不好聽,他們會說:這么不會說話,以后結婚了怎么辦?
比如你有點任性,他們會說:這么不懂事,將來怎么嫁人?
比如你不會賺錢,他們會說:趕緊找份工作,不然以后結婚都沒底氣。
他們想讓你會說話,想讓你懂事,想讓你有份工作,想讓你變得更好。本來是好意,但后半句話一出口,好意立即變成了讓人炸毛的價值綁架。
是的,我是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變得更好,但變得更好不是為了結婚生子呀!
還好,看到評論區里一片罵聲,看到這么一句話掀起網絡浪潮,我就放心了。這至少說明,這樣的價值觀已經不是主流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結婚生子并不是女生存在的唯一意義。
✤
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民國女子是呂碧城。
她是個特別勵志的女子。
十幾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定好的婚事也黃了,一家人寄居在外婆家,受盡冷眼。
后來她想上學,更是被舅父嚴辭責罵,讓她別想東想西,將來說一門好親事,早點結婚生子才是正事兒。
她卻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毅然逃離家門,只身奔赴天津。
世界因此變得海闊天空,她寫作,當編輯,倡導女權,甚至執掌女校,成為那個時代里最美的傳奇。
她用努力和才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她結交的異性朋友,也都非富即貴。
變得更好后,確實可以找個更好的人做伴侶,愛慕她的也大有人在,但她卻一生未婚。
這世上有人愿意走進婚姻,也有人對婚姻無感。
呂碧城應該屬于后者,所以,即使變得更好了,即使有條件可以找更好的伴侶了,她卻并不愿意走進圍城。
她在女校授課,她廣泛交友,游歷各國,當記者,寫書,她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她嘗試做素食者。
她的生活五彩斑斕,一生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所見識的世界,是很多人幾輩子也做不到的。
她只是沒有結婚。
但誰能說,這樣的人生就不圓滿呢?
✤
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人是舞蹈家楊麗萍。
記得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她的故事,知道她結婚了,但是沒有生育。
不生育的原因只是因為,她要跳舞,必須保持身材。如果想要生育的話,就必須增加脂肪。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那就增胖啊,等生完孩子以后再減下來不就行了嗎?就算不能減下來也沒關系,有孩子比什么都好。
但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生孩子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在楊麗萍看來,跳舞比生孩子更重要。如果因為生育,要她從此告別舞臺,她會覺得這人生殘缺得一塌糊涂。
在生育與跳舞之間,她選擇了跳舞。
所以我特別佩服她,也特別欣賞她。
她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從當初山坳里的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到著名的舞蹈家,她變得越來越好了,但這些好,不是為了在婚戀市場上賣個好價錢,不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為,她喜歡。
這是我最欣賞的人生姿態。
這樣的人生,你能說不圓滿嗎?
✤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女人就應該結婚生子,否則無論你多么優秀,人生都不圓滿。
實際上,這只是他們一廂情愿的意淫。
因為人生除了結婚生子,真的還有很多內容。
我們當然有義務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當然有義務去改掉那些不好的地方。但我們變得更好,是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是為了體驗更寬廣的生命,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是為了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權。
不是為了有個好條件結婚生子。
結婚生子不是不重要,只是它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只是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就跟交友旅行一樣,不用上升到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
我可以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同時,把婚結了,把孩子生了。也可以讓自己在變得更好的同時,過不結婚不生子的生活。
無論結婚生子與否,都不影響我變得越來越好的決心,也不影響我體驗生命的多彩多姿。
無論人生的哪個階段,想結婚就結,不想結婚就不結,想生就生,不想就不生。這才是結婚生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愿外界少一些價值綁架,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因為想結婚才結婚,想生育才生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