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時常回味青春,常人的青春多做了談資,文人的青春卻成了文章。談資無論多么熱鬧,都如繚繞的煙圈轉瞬即逝;文章卻因文字而保存,讓人閱讀、品味。
在年少時,青春是難以啟齒的字眼,是無人訴說的心事,是不讓翻閱的日記,是不記功利的愿意。青春是莫名的躁動,是閃爍的淚花,是青澀的懵懂,是私下的小紙條,是課桌上的三八線,是捉弄人的惡作劇。
在年青時,青春是激情與豪情、暢想與夢想、渴望與希望,像王蒙《青春萬歲》序詩那樣:“是單純的日子,也是多變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樣樣叫我們好驚奇;從來都興高采烈,從來不淡漠,眼淚,歡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在大學時,青春是教學樓前瑯瑯的讀書聲,是圖書館里滿滿的座位,是一間寢室八個人的窘蹙,是深更半夜不服的爭論,是懷中抱著吉他、嘴里哼著歌曲的新潮,是囊中羞澀卻心系天下的學子。
在部隊時,青春是綠色的軍裝、綠色的軍毯、綠色的口缸和水壺,還有伴著進行曲的綠色方隊;綠色是清新與自然、成長與生命、安全與和平的顏色。
走過的青春,如天上的云,應風而來,隨風而去。詩人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揮一揮手,帶走了一段美好。中年與青年,中間隔著歲月,像樹的年輪,沒啥可數,也不愿去數,數到中間“樹怕傷心”。過了那個年齡,裝嫩都是贗品,青春只好惦記,翻一些褪色的照片,哼一些泛黃的歌曲。
中年的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感覺的敏銳、思想的睿智、意志的堅定,是勇敢蓋過怯懦、進取壓倒沉淪。
同學聚會,戰友聚會,大多是懷舊,或帶著最初的感動,追溯遠去的記憶;或帶著感嘆的思緒,收藏曾經的珍貴。歡樂的時光無法留住,不舍的身影終將遠去,相逢的喜悅、告別的憂傷掛在臉上。
人生的奇妙在于看過去、看過來。中年看過去,太老成,好比施了催熟劑,植物不會高大,葉片不會密匝;中年看過來,太輕浮,好似患了幻稚癥,連綴不起精彩的長卷,包裹不住漫長的人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