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分答上回答了很多朋友關于職場的困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朋友在即將進入而立之年時,每個人都開始擔憂著前程,不知道該怎么辦,不知道該怎么選擇,是回歸命運的安排還是冒險追逐一把青春的夢想?
上個月我跟一家獵頭公司的負責人聊天,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極其深刻,他說,“如果一個人過了35歲后,還需要通過投遞簡歷來找下一份工作的話,那么他的職場發展的前景基本上就要斷送了。”
這話或許不是他原創,但代表了一位資深職場規劃師對于我們這一代80后未來發展的一個判斷。
這個世界看起來很不公平,但某種程度上又極其公平。哪怕是被圍墻隔開的兩個世界也對職場年齡有著苛求。
公務員系統在選拔干部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中青年年齡層。假設一個年輕人25歲進入地市級系統,職場10年后尚沒有從普通科員晉升到主任科員級別,那么未來的職場之路的上線很可能就停留在主任科員這個層次了。一個職位干上十幾年后,在臨近退休前絞盡腦汁謀得一個副調研員的位置。當然,進入省級系統的公務員朋友可以參照這個劃分自動晉升一級。
年齡的優勢尚且可以決定圍墻內職務晉升的前景,那么圍墻外,除了年齡還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能力、經驗和格局。
所以提問的朋友會慌張會害怕,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機會去試錯,是否還能承受失敗的結果,是否還有足夠多的時間成本重頭再來。
【一】
30歲的時候,站在人生一個重要的節點上,必須要考慮清楚很多問題。
1、你和家人的關系
大多數朋友在30歲來臨的時候已經成家立業,家中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有四位正在邁入老年的父母。無論你多么逃避現實,也無法回避這個真相。
所以,朋友,職場的細微改變很可能會影響全家未來的生活質量,當你評估職場發展時,要問問自己,我能不能照顧好家人孩子,能不能負擔起他們的生活開支。這個問題永遠都會擺在面前,只要父母在一天天的變老,只要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時間會變成一種壓力,一層又一層地疊加在你的身上。
壓力會讓你在面臨職場瓶頸想重新換工作的時候開始退縮,你會擔憂如果遲遲找不到新工作怎么辦,如果下一份工作的待遇還不如這一份怎么辦?
化壓力為動力,不能因為一時的享樂讓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承受兩難的痛苦。
2、你和職場的關系
工資是職場給予你最明面的東西,是對你每日工作8小時努力最表象化的承認。
但隱藏在明面背后的那些東西卻是你最應該重視在意的。
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工作中培養的能力(包括智商和情商),工作中學會的教訓,工作中收獲的成就。
這些東西或許不會以工資的形式呈現在你的面前,但是會展現在你職場的風范,言談舉止,以及完成項目的所有細節上。
你在職場工作了5年,亦或者10年,歲月的這些時光是否真正在你的舉手投足中沉淀了下來?有些人,工作了10年,但除了每月領薪水,每天干同樣重復的活,其他什么都沒有改變;有些人,工作了5年,但已經褪去了生澀的新人模樣,漸漸露出獨當一面的氣勢。
我爸爸做企業HR的時候,很關注那些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在他看來,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靜下心學點知識,就匆忙的改變職場跑道,選擇下一個新鮮體驗,他們簡歷上的五六年工作經驗,根本代表不了能力,只能是一顆浮躁不安分的心罷了。
所以,朋友,當你在這個節點上重新估量自己的職場含金量的時候,要問問自己,這5年亦或者10年的工作經驗,教會了你什么,改變了你什么。在你的年齡跑步前進的時候,能力有沒有快步跟上來。倘若有,那么證明這些時光沒有白白流逝,倘若沒有,當下就要奮發圖強,留給你的時間并不多了。
3、你和你自己的關系
往好處說,人在一天天成長,往現實里說,人在一天天變老。
當人的體力和精力不在是優勢時,就到了拼耐力和心智的時候。年輕人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拿來試錯,但你沒有太多回旋的余地,所以只能靠心智去減少試錯的成本。
看問題不要在停留在表面,格局應該站得更高。你認為自己是個士兵,就會以士兵的視角去處理問題;但如果你無限讓自己接近將軍的格局,你會站在全局上處理統籌問題。
做企業很多年的長輩常跟我說過,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也會不一樣,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顯現了出來。
你在職場上做著具體操作的活,但沒有人會限制你思維的自由,你可以嘗試站在更高的系統層面去思考,當思維模式從雇員視角調整到雇主視角時,你會發現海闊天空。
所以,朋友,當你審視自身職位的時候,請問問自己,你理解你老板的工作思路嗎,你可以讓自己的思維無限接近領導的思維嗎?如果可以,請嘗試努力證明給他們看,如果不可以,請嘗試努力證明給自己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