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到底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這是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都會面臨的困惑。
與其說是每個初入社會的畢業生的糾結,倒不如說是他們背后那群七大姑八大姨的選擇傾斜。但凡是有機會進入體制內的,家人是決計不會同意孩子去體制外“瞎混”的。
畢竟,在老一輩看來,體制內才是“鐵飯碗”。雖然,總是有一種更理智的聲音告訴大家,到哪里都有飯吃才是真正的手捧鐵飯碗,但是這絲毫也不能動搖老一輩的堅持。
前幾年,我面臨畢業時,也隨著各種“考一族”,乘坐著考試的列車,東奔西走,不落下一場考試。家人對于我這么“上進”的態度很是滿意,并且對我總是信心百倍,覺得即使這場考不上,下場總是有戲的。
我隨著考試大軍,一路前行,不是最早捧上“鐵飯碗”的,但最終也被我磨磨蹭蹭地磨進了一家事業單位。而身邊的人,也都在各種考試中,完成了從最初的“志向”到有地方收留就萬幸的一百八十度態度大轉變。
02
剛進入單位的時候,我懷揣極度的感恩,畢竟那么多人一起到處哄搶“鐵飯碗”,能進入事業單位是相當幸運了,就跟撞了大運似的。
我堅持每天很早就到辦公室,雖然并沒有特別忙碌,也很少有特別緊急的事情處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跟單位的人漸漸熟悉了起來,聊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工作,工作之余也會隨意地聊聊天。
和我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中,有一個不到四十的男同事A,斯文白凈,尚帶著幾分書卷氣。他每天早上到辦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泡上一杯茶。等到茶香四溢的時候,他就在茶香中攤開當天最新的報紙,閱讀完畢發表一番簡單的評論,然后才正式展開一天的工作。
某天,這位男同事跟我感慨人生,跟我講了這些年他和同學之間的差異。在他剛畢業的時候,工作還是包分配的,他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了現在的單位。
他的一個同學B,因為不安分于所分配的單位,就毅然決然地下了海,發了大財,開得起幾百萬的豪車。前些年大家忙著拼事業,有些疏遠。這幾年,他們老同學又聯系上了,于是有事沒事也會一起聚聚。
每次聚會,都是這位下海的同學牽頭發起,選擇的地方也都是頗有些檔次的,一次聚會的開銷動輒就是幾萬。B從來都不讓他們買單,總說同學情誼是很純真的,不像在外面的生意伙伴,他和同學們在一起就是圖個能說心里話,圖個開心,花點錢不算什么。
但是,時間久了,大家漸漸地不再參加B組織的聚會。如果不AA制,誰也不好意思總是吃別人的喝別人的??墒侨羰茿A制,一個月的收入甚至經不起一次的聚會折騰。
同事A講起這些的時候,一臉的羨慕和后悔,覺得當年自己也應該趁著年輕多去外面折騰折騰,現在年紀大了再經不起折騰了,人生也一眼能望到頭了。
03
聽完A的講述,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不想過幾十年如一日、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也不想在同學會時囊中羞澀,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只夠補貼家用。
只要一想到,我二十幾歲就開始喝茶看報紙,三十幾歲的時候我還在喝茶看報紙,四十幾歲的時候我依然在喝茶看報紙,等到退休了我回到家繼續喝茶看報紙,我的內心就變得無比慌亂和壓抑。
我開始每天努力給自己找很多事情做,有時甚至自己拖著不按時打卡下班,似乎這樣心里會好受點,會不再那么慌亂,能更好地抵御內心對于未來的不安。
終于有一天,我攢了足足幾個月的勇氣,下定決心跟這樣的生活說拜拜。離開原單位的時候,我有一種解脫的感覺,覺得身上那股沸騰的熱血又回來了,我終于丟開那些會束縛我的枷鎖了,可以在體制外這片廣大天地里大展身手、展翅翱翔了。
可是,多年之后,我才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當初的膚淺和幼稚,總是用自己看到的表象來總結事物的真相。并不是喝喝茶看看報紙就是墮落,也并不是體制內束縛了人的拼搏,更不是在體制外吃點苦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上所述,離開體制內的我,并沒有如自己想象那般,混得牛氣沖天,也并沒有離金字塔的頂端越來越近,只是一個踏踏實實的普通人而已。
大部分時候,我依然在為生計忙碌,會自覺加班至深夜,卻常常帶著幾分無奈。當時離開體制內的那股沸騰的熱血漸漸冷卻下來,只是偶爾咕嘟咕嘟地冒點熱氣。
而在我所混跡的以快節奏著稱的行業,我的身邊有人日復一日保持著持續的熱情,指點“戰場”,一步步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當然,也同樣有人無視別人的忙碌和沖鋒,在無聲的硝煙中,想吃就吃想睡隨時睡,持著一副”你看不慣我就干掉我”的態度混日子,一不小心被日子給混了,徒增虛齡。
我的那些體質內的同學,也同樣如此。有人在體制內苦苦掙扎,日子過得像“溫水煮青蛙”,煮著煮著就奄奄一息,不再拼死掙扎。也有人在體質內過得充實飽滿,忙碌卻不虛度。體制內的人生百相,其實和體制外也大同小異,哪里都有睜著眼睛睡覺的人,哪里都有不甘沉寂努力拼搏的人。
04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有一句經典名言,就是人盡皆知的“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用這句話來形容體制內和體制外卻也恰到好處。在體制內的人,伸長了脖子往外看,似乎外面更有一番精彩在上演。而體制外的人,攀著圍墻往里探,似乎里面更加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其實,所謂的體制內和體質外之間并沒有一堵厚厚的墻,哪怕是無形的界限也并不存在,束縛自己的是自己的內心。
你若是雄心壯志,激情如細水長流,所謂的體制內和體制外哪里會捆綁了你的手腳,讓你雄鷹變家禽呢?而你若是平庸,自甘墮落,坐在最好的位置上,也依然會睜著眼睛混沌一生。
所以,當你有機會在體質內還是體制外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只要問問你的心,你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去擔心所謂的體制內的“安逸”磨滅了你的激情,也不是盲目地寄希望于體制外的瞬息萬變會帶你去翱翔、去達到更美好的遠方。體制內和體質外也不過是一個影響人的環境,卻并不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模樣。
若你實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好好想想,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是否在逃避什么。若沒有,那所謂的體制內和體質外的選擇在你內心才變得客觀、簡單、清晰,它們也只是營造了一個大環境而已。往小了說,只是一份工作與另一份工作的區別,往大了說,只是一份事業與另一份事業的區別。
只有當體制內和體質外的界限在你內心不那么分明的時候,你的內心才真正有了更多的理性去對抗這個世界,才有更多的力量去搏擊,才能真正的捧著鐵飯碗,來去自如。
而若你內心還是如此那般依賴所謂的體制內和體制外,而不把關注點轉移到自己身上,總有一天即使是最初的鐵飯碗也會被自己砸成破銅爛鐵?!?/p>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