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兩天參加戲劇表演課。表演這回事嘛,對于一個經(jīng)常和演員接觸的人來說,我自覺還是很有認知的,評論演員演技簡直就是我們的必修課,嗯哼。
可輪到讓自己去演,則是另一回事。
參加課程的人,來自各行各業(yè),但大都是素人,沒有專業(yè)演員。大家也不是為了成為專業(yè)演員才來學習表演,有的是感興趣,有的是想解壓,有的更單純,找點事兒,比較好玩。
有一位徐大姐,每天第一個到排練廳,幫大家燒水,帶著茶葉、午飯。她穿著有荷葉邊裙擺的上衣,簡直就是小公主。仿佛現(xiàn)場不是個排練廳,而是明媚草地,她帶著少女心來游戲野餐。
有一位何大哥,特別靦腆,一看就是個老實人。他總是憨憨地笑,身體僵硬得好像一根竹竿。他覺得自己太內(nèi)向,希望靠表演打開自己??伤娴氖抢蠈崳蠈嵉骄毩?ldquo;罵人”這件事時,他會不好意思地低頭呵呵,好像一下子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演”一個罵人的壞蛋。
還有位總遲到的白富美,她小時候很胖。男同學會隔著操場喊她“大腚”,讓她顏面盡失。不,這不是那種勵志故事。她現(xiàn)在依然很胖。但她會每天精心化妝出門,一年四季只穿裙子,同事給她起了新的綽號“貴妃”。她說她特別喜歡這個綽號。每個帶著自信出發(fā)的人,都可以“大腚”變“貴妃”。
總之,好玩的人,普通的、有故事的人。
你知道當一群人來學習“表演”這件事時,我們心里依然會進行不自覺的切割,這一刻是真的我,那一刻是“表演”。坐在地板上是真的我,被老師叫到臺上是“表演”。沒有意識到表演時是真的我,意識到表演以后是“表演”。
某一個時刻我想起周星馳在《喜劇之王》里演尸體,一直等導演喊“cut”才起死回生。突然覺得這真的是演員的至高境界。這樣的事,只有真正的演員才做的出來。一個演員,若此刻沒有,則永遠不會。
有一個游戲,兩人一組,說十遍“我想你”或者“我煩你”,情緒任選。一群觀眾坐在地下看。大部分人把這當做調(diào)情的某個節(jié)奏,有些戲謔。
有個姑娘,說著演著,突然在一句“我……想你”時,整個排練廳就靜了,我們就傻眼了,她突然就流露出了一種真實的情緒,那個瞬間仿佛整個世界就停了。我們就看著她。她有了一種東西,那種東西給“我想你”這三個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讓我們?nèi)滩蛔∠胫?,她到底想到了誰,想到了什么,讓我們?nèi)滩蛔∠攵⒅?,看她怎么說、怎么做。然后她就哭了,無比自然地就抹淚。她甚至還試圖克制自己轉(zhuǎn)身背臺,而這簡直是摸得到的真實。那個瞬間動人無比,以至每個親見的人,無論是否懂“表演”這件事,都接收到了這一刻。
如果你曾被人全心全意愛過,你一定能分辨“不愛”是什么。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看到過極其接近內(nèi)心的“真實”,每個人都立刻分辨得出更偏向外化的“表演”。
高下立現(xiàn)。
劉德華拍《盲探》,睜眼演盲人。他說真的盲人,不是要裝看不見,而是要裝看得見。盲人特別怕正常人看的出來他們是盲人,所以總試圖掩飾他們看不見。
2005年美國有個公路電影《穿越美國》,講一個變性為女人的美國男子,要去紐約保釋他從未謀面的兒子,并把他送到加州。主演這個變性爸爸的是《絕望主婦》的女演員FelicityHuffman。一個女人,演一個變性為女人的男人。試試想想,“她”到底是要努力“更像個女人”還是“更像個男人”?
總之,越是去“演”,我們距離“演”越遠。
排一段小戲,上文提到的何大哥演一個男朋友,戲碼是他英雄救美。
現(xiàn)場表演時,他給了一個有層次的微表情。即便他已知道劇本,他還是給了一個仿佛說“靠,你是我的女人,我為了救你殺了他,可你現(xiàn)在撲在他懷里,你到底是要怎樣,怎么會有這種事,我要怎么辦”的過程。
而我們其他人,大約只有“哇,我殺完人了,下面我該等警察上場”式的表演。我們不是沒有關(guān)注其他人,就是理所當然地等待劇本戲碼。
理所當然。就是這四個字。
我最大的感悟,理所當然,就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
因為理所當然,我們失去了觀察力、反應力、表現(xiàn)力。理所當然這世界和我們知道的一切,理所當然我們的眼睛已經(jīng)看到了、耳朵已經(jīng)聽到了。理所當然我們看到聽到的就是當時的全部真相。
這就是人生的魔術(shù),真假之間,拋棄理所當然,一線之隔會有更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