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心機,沒心機的人就像扛著榆木腦袋的木偶一樣,生活缺乏自主,任憑別人的安排和擺布。當然這里的心機不是害人之心,不是處心積慮算計別人之心,不是耍陰謀玩手段的欺詐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點的陰霾,這樣的人才是純粹的人。相反,專門玩弄權術,坑蒙拐騙,這樣的人最終自食惡果。
有一點心機,是從生活中汲取了智慧。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礪,這樣的人始終純樸天然,沒有絲毫的心機可言。涉世歷久,人情世故經歷得多了,自然就會產生心機,因此心機也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
為人處世留一點心機,也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需要。心機不是用來害別人,卻是用來保護自己,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中的事情錯綜復雜,面對這樣的世界不留有心機,怎么能正當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另外,心機不僅僅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應該保有,在漫長人生旅途中對于自我也應該保有。人一方面在與這個世界交流,另一方面又在與自己交流。一個是"社會的我",這個"我"要承擔社會責任,要與外界交往與外界溝通;另一個"我"是"個體的我",這個"我"連接著自己的內心,負責汲取生活的經驗凝練生活的智慧。這個"個體的我"所留有的心機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和命運。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沒過幾天,他就把魚全部吃光了。不久,他便餓死在魚簍旁了。
另一個得到魚竿的人,提著他的魚竿朝海邊走去,他忍饑挨餓走了幾天,當他終于能看到遠方蔚藍的大海時,他用盡了渾身最后一點力氣,再也走不動了。最后他也只能倒在了他的魚竿旁,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