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心靈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貧窮。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也可以活得很快樂,那么就能保持內心寧靜和安詳了。有很多人是需要靠著外在的麻醉和熱鬧,來感覺自己的存在,而真正充實的人,對于聲色犬馬則有免疫力。靈魂若找不到目標,就會迷失;拯救自己的靈魂,比得到全世界更有價值。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所謂福至心靈;就是說金錢無法帶給你心靈的安詳,心靈的安詳只能靠個人自己去探索、培養。沒有內在的安詳,人就無法感到幸福,而心靈的安詳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體驗。
人是需要交流的。直接的、間接的、有聲的、無聲的,哪怕是只有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也總能找到一種方式,使我們心里的一些向往獲得一種認同和感應。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嘈雜喧囂的環境中忙碌。我們渴望在疲憊的奔波中獲得輕松的釋放,在夜深人靜的安寧中,為自己莫名的孤獨找到平靜的理由,我們甚至期待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出現向往已久的輝煌,幻想著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創造出非凡的成績。我們不停地在為我們的心靈祈禱著,因為只有心靈的不懈和滿足,才能使我們感受到人活著幸福的意義。
人生并非盡如人意,也許你和我一樣,常常感受到生活中太多難以排解的無奈和缺憾。也許是夢想得不到實現,也許是得到的離你所期待的相去甚遠,但是我們總是能夠在這樣的無奈中堅持著,我們承認自己的平凡,卻不曾放棄追求哪怕只是瞬間的完美。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誰,都不能漠視自己所付出的真誠,而只要是真誠的付出,就一定能有真誠的回報。有人說,不問收獲,但問耕耘。其實,誰又能說耕耘本身就不是一種收獲呢?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嗎?
找點閑暇、積點閑錢、忙里偷閑來點閑情,功名利祿等閑視之,安心做個等閑之輩,不亦樂乎,不亦快哉!這一連六個“閑”字,道出了一種心態。一種別樣的境界和情懷。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