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許多事,單憑想象推理是很難到位的,只有在無數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中,才能真正發現其真諦,感悟人生含義。因為老年人歷盡滄桑、見多識廣,恰好符合了閱歷豐富這一特定條件。所以,老年人——當然是思維正常的老年人,就很少會做出一些幼稚、沖動的事。同時,許多事用眼一掃、用耳一聽,就能斷個八九不離十,原因就在于:老人對世間之事早已看清了、悟透了。老年是一部回憶錄,一頁一頁所記載的都是經過的歷程。人生有很多比喻,充滿哲理,耐人尋味。
一悟:人生猶如一本書
人生猶如一體書,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版本,諸如:快樂人生、苦難人生、坎坷人生、執著人生、豁達人生、浪漫人生……無不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折射。讀人生之書,比讀其他文字寫就的書更難。
一個人的歷史是憑借著生命之筆寫就的。既有奮斗成功的喜悅,也有挫折失敗的煩惱,而成功與失敗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可以說成功中潛伏著失敗的危機,失敗中蘊藏著成功的兆頭。
讀懂人生這本書,是為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因此,讀人生這本書,要學會寬容,要學會大度,由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才能讀出歡樂,才能讀出幸福。
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溝溝坎坎,為人處世謹慎為重,任何時候都要有點憂患意識,這樣到老來才不會因“悔不當初”而嘆息。
人生追求完美,但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遺憾。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開便自我解脫,想不開必然自尋煩惱,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懷,真是何苦來!
莊子曾說過:“死生為晝夜”,不過是自然規律的一個程序而已。生固可欣,死亦坦然,“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沒有什么可悲觀的。當然,若是干了許多坑人害人的勾當,身后留下罵名,就自當別論了。所以核心問題不在死得怎樣,而在生得如何。這就是說:“活得要瀟灑,死得要安祥。”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