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煩惱苦多。人的一生中不順心之事常十之八九。煩惱,實乃人生健康之大敵。生活中的煩惱,說有就有,沒有也會有,說沒有就沒有,有也會沒有,關鍵是個人對待煩惱的認識和處理的方法。因為煩是由心態決定的。調整好心態是消除煩惱的唯一途徑。
要調整好心態,最更本的是從源頭上杜絕煩惱的產生。
煩惱,首先來貪欲。人性本善,但也有貪婪的一面。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于多數人來講只是一種說教,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能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就應該是君子了。凡是屬于自己的利益,理應當仁不讓,誰也無可厚非。如果得隴望蜀,欲壑難填,一切非分之想,無論得到還是得不到都是煩惱之源。因為,貪財,貪權,貪色,貪玩等所有的貪念,從計劃到結果無不充滿風險。不僅在貪的過程中要絞盡腦汁,甚至傷天害理,付出高昂的代價,而且,就是如愿以償,也難免害怕東窗事發,經常處于驚弓之鳥的狀態,縱觀近幾年落馬的所有大小貪官莫不如是。要從源頭上消除煩惱,關鍵是在貪欲面前要‘知止’,只有克制貪欲才是消除煩惱的根本。
煩惱,來自攀比。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立而存在,相比較而發展,人生也不可例外。人與人之間,身體,氣質,能力,機遇,生存環境乃至奮斗的結果都是千差萬別,只有在比較中才能顯示各自的價值,才能促使人進步,促使社會發展。比,學,趕,幫,超的年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那時的人比得很簡單: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標準。而且見先進就學,見后進就幫。整個社會處于積極向上的和諧狀態。現在不同了,改革了,開放了,富裕了,社會責任的意識淡化了,個人攀比的項目增多了。諸如工資,待遇,級別,職稱,住房乃至香車寶馬,出國‘考察’。特別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兩極分化的狀態日趨嚴重,人與人之間的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有的一年收入幾萬,幾十萬,甚至百萬千萬,而低收入人群特別是農民一年也不過幾百元上千元。如果都去攀比,比排場,比闊氣,比檔次能行嗎?果真如此,豈止煩惱,簡直就‘人比人,氣死人’了。要想從源頭上消除煩惱,就要在人與人不平等時候懂得‘知足’,把自己的心態定格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快樂就會永遠和你相伴。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