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生氣,這是人生的天性。有些人感到煩憂時,常會顯露出不耐煩的態度。有些人遭到侵犯時,會采取憤怒的態度反擊回去。
無論溫和還是激烈的表現方式,都屬于生氣的一種。特別對豈于付出情感的人,生氣已然是他們發泄情緒的最佳管道。
為什么會生氣?通常是別人做了自己認為不對的事情時,心中產生憤怒的反應,借有行動來表達不滿的情緒。
另外,可能看見有人受到不公平的欺凌,認為這種事不該發生,在正義感的驅使下而感到生氣。
雖然生氣本身并非錯誤,但不管生氣的理由是否出自善抑,它的確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是無法纖解的悶氣,經常會導致持續的悲痛、憂郁、低落的自尊及相處的沖突。
令人生氣的事情到處存在著,好比我們經常為了芝麻小事或莫名的舉動,忍不住和家人、情人、朋友或同事生氣。等到事后,卻忘了原因出在哪里。
人生氣都有理由,但是我們很習慣的不去制止,任由自己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發雷霆,以為嚴重到非生氣不可。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如果我們討厭別人生氣的模樣,就更加不該隨便生氣,應該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隨時用感受的心和體諒的心看待每件事,才不會動不動就生氣;面對別人對自己發脾氣時,也才能保持冷靜。
生氣不會輕易放過我們,它隨時隨地都在散播緊張、憂慮和沮喪的毒素,只要我們情緒低落,馬上就會受到它的殘害。
如何化解非理性的生氣?最好的方法是學習放松心情,避免不必要的計較、爭執。
威尼斯心里臨床醫師佛朗科認為,所謂有意義的生活,指的是一個人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人與人相處,必須多為對方考慮,別光想到自己。只要雙方各退一步,就能為彼此留一條后路。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件爭執或侵害的行為,不過是犯法而已。而對這種行為的報復,根本是侵奪了法律的威權與尊嚴。從另一方面來說,假如一個人實施報復的手段,他便和他的敵人同樣壞。”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